本报讯 (通讯员 雷轩)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作为雷山县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2008年开始,旅游业呈现出了“井喷式”发展,但随之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也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在县司法行政部门的牵头下,一个致力于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美丽调解法”在西江应运而生,为涉旅纠纷的快速调解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优化了景区旅游环境。
位于西江苗寨中心位置的“美丽·初心调解中心”内,一张长木桌摆在调解室中间,桌上立着方老、理老、寨老等木牌,极具民俗特色。采访当天,笔者恰巧碰上一起游客消费纠纷案件。原来是游客胡女士在西江旅游期间到景区内一家银饰店购买银饰,但该店面银饰价格相对其他家较高一些,并且没有明码标价,胡女士要求商家退款退货,商家不愿而后产生消费纠纷,遂到中心进行咨询,寻求帮助。
“在调解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商家有违法违规的行为,我们会联合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一个查处,如果是普通的调解, 我们会根据投诉举报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一般调解,我们景区的工作人员为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进行全方面的保驾护航。”县市监局西江分局工作人员聂翔说。
工作人员在充分了解事情原委后,决定用中心独创的“1314美丽调解法”,中心调解主持人邀请双方坐上调解桌,并邀请了苗寨方老、理老、寨老和榔头等一同前来讲故事、说好话、唱苗歌……
“一般我们在调解的时候,唱的歌也是根据不同的案件来唱的,在调解的过程我们要心平气和的来调解,调解歌词的意思就有五六句,非常的简单,大概是说人生在世风和雨,难免发生冲撞与坎坷,发生纠纷非本愿,调解中心来帮忙,错方要懂得道歉,三句好话暖人心,对方也要讲格局,退让三分美名扬。”“美丽·初心调解中心”歌师杨兴丽介绍。
歌声温和悠扬、婉转动听,现场气氛平静融洽。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调和促进当事双方回归了倾盖如故的人际关系,相沿成习的公序良俗,双方消除了芥蒂,达成共识,握手言和,这种公平公正且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调解过程,也让胡女士深刻体会到了苗家人的良善与质朴。
“这次调解一开始的时候,心里面肯定是不舒服的,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但是我觉得这个‘1314美丽调解法’很特别,很有民族特色,工作人员也很专业,调解歌师的歌声也很动听,我很满意这个调解结果。”游客胡阳说。
“美丽·初心调解中心”的调解流程围绕“以美丽回答一切”为主题,采用讲述1个故事、说上3句好话、演唱1首苗歌、实现4个回归,即“1314美丽调解法”开展人民纠纷调解工作。
据了解,“美丽·初心调解中心”是由雷山县司法、公安、旅游、交通、市场监管和人事劳动等部门牵头组建而成,将治安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苗族“贾理、议榔”调解进行有机整合,并下设有消费纠纷调解组、治安纠纷调解组、劳动纠纷调解组、旅游纠纷调解组和家事纠纷调解组等,统筹调解西江景区因旅游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即包括游客与游客、游客与村民、游客与商户、商户与商户以及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等。
“为使人民调解在旅游发展中实现有形化,也因为游客的事再小都是大事,我们会竭尽全力的解决,在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雷山县司法局将传统民间民族调解文化与现代人民调解新要求结合起来,于2019年创建了西江美丽·初心调解中心,统筹调解西江景区因旅游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同时,调解中心提炼融合西江‘以美丽回答一切’的民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1314’美丽调解法。‘1314’也既‘一生一世’的谐音,我们希望调解对象在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调解过程中,受到苗族优秀文化的感染,能够回归和谐的人际关系。”雷山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海介绍。
近年来,随着西江“美丽·初心调解中心”的建立,“1314美丽调解法”的运用,将“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成功化解了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预防了“民转刑”“刑转命”等刑事案件的发生。据统计,自“美丽·初心调解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人民调解案件713件,调解成功669件,成功率93.8%,有效促进了景区的和谐稳定,“1314美丽调解法”也获得了游客朋友、当地民众以及景区商户们的充分认可。
如今,西江景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美丽·初心调解中心”被授予“全国普法先进单位”,“西江模式”被列为贵州改革开放四十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随着西江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雷山县文旅产业也正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笔者从文旅部门获悉,据初步测算2024年1月1日至8月28日,西江景区接待游客391.23万人次,同比增长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