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赵华甫
近年来,麻江县金竹街道兴坪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五大乡村振兴要求,结合当地紧靠县城的实际,组织群众进城务工,种植蓝莓、魔芋、工业辣椒、蔬菜和黄精药材等,发展养猪等产业,多种形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兴坪村位于麻江县东北部,村委会所在地位于后坝组移民安置小区旁,距县城仅1公里。兴坪村2004年由原长兴村和坪山村合并,取长兴村“兴”及坪山村“坪”命名。全村25个自然村寨,户籍人口894户3637人, 以汉族、苗族、畲族、瑶族杂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兴坪村毛田组是一个靠县城最近的畲族聚居寨子,现在还用本民族语言交流,村民勤劳,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
兴坪村历史文化深厚。明朝进士宋儒晚年曾在兴坪村官井办学多年,清朝乾隆年间翰林艾茂辞官回乡后,曾在兴坪村桂花坪建有书斋讲读。革命战争年代,中共贵州省工委凯里小组负责人李光庭结识兴坪村小火壤人陈光远后,到该村小火壤、夹界坡和陈光远开展地下工作。解放后,政府在该村夹界坡建麻风病集中防治点,对全县病人集中治疗作出贡献。
兴坪村过去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大豆、红薯等,人们的收入不算高。
在种植产业发展方面,兴坪村种植水稻1660余亩、玉米种植990余亩、大豆185亩,薯类750余亩,蔬菜150余亩,实现了农村耕地满栽满种。村委会还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有村合作社3个,发展中药材种植,现有太子参80亩、钩藤68亩、林下种植黄精370多亩。另外,还种植蓝莓300余亩,种植魔鬼椒40余亩,带动农户就近务工200余人。
在养殖产业发展方面,兴坪村通过“政府主导+龙头企业+村集体+饲养主体”模式,与温氏集团合作,利用温氏集团管理模式获得效益。目前,全村有13户养殖大户,养殖生猪年出栏4800头。村中其他规模的养猪大户12户,养猪散户600户,年出栏约为1200头。
在乡村振兴示点建设方面,该村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总投入250万元,重点打造兴坪村州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重点建设消防管道安装工程及高位水池工程、排污工程、拓宽5.3公里通组路工程、党建文化阵地建设工程4个项目。同时积极谋划和整合社会帮扶资金10万元,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靓化、美化工程,重点打造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四小园”、庭院靓化、村寨绿化及乡风文明建设,使兴坪村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兴坪村乡村振兴已初见成效,去年底全村人均收入1.48万元。2023年3月该村被授予“全省法治示范村”称号,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