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梅家斌 李春梅) 近日,2024年全州水稻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大监测暨节约粮食反食品浪费进乡村活动在黎平县举行。活动“以赛促训 以赛提技”,努力把机收环节损失降到最低,全力保障水稻丰收、颗粒归仓。
当天上午,在黎平县高屯街道的高标准农田里,稻浪重重,机声隆隆,4台水稻收割机在裁判员吹响哨声后径直向前,开始机收作业,收割、脱粒、粉碎秸秆一气呵成,大比武现场气氛热烈。
机收减损是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大比武中,农机手们围绕安全意识及农机操作熟练度、作业效率、损失率、割茬高度、有无漏收等项目进行比拼,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最大效率机收秋粮。
“称重、测水分就是用来测量亩产和损失率,损失率是判定机收减损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标准速度就是一亩用时8到12分钟,快了也不行、慢了也不行,快了的话损失率会增加,慢了的话损失率也相对会增加且效率会降低。”州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工程师、活动裁判长梁任江说,机器收割必须掌握好操作技能、控制好时间,才能更好地发挥机收的最大作用,实现提质增效。
大比武中,来自全州16个县(市)的农机手们操作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里来回穿梭,10分钟的时间就收割完一亩水稻。经过激烈角逐,镇远县获得此次大比武一等奖,丹寨县、榕江县获得二等奖,黎平县、台江县获得三等奖。
“通过不断提高机器收割的操作技术,能够帮助到父老乡亲并让大家增加收益,这也是我们这代人希望做好的一件事。”镇远县日晨农机合作社农机手何树权说。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通过开展该活动,进一步深挖粮食机收减损潜力,引导农机手们在秋收作业中精细操作、提高水平,最大程度减少粮食损耗,切实筑牢粮食生产“压舱石”,守好人民群众“米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