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9月25日

天柱县:

“理论宣传二人讲”让宣讲由点到面“落地生花”

本报讯 (通讯员 龙本英 杨荣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那么,我们村该如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呢?”这是在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甘溪功夫侗寨的合约食堂院坝内,宣讲员与参加宣讲活动的党员干部及群众交流的话题,这样的场景对“理论宣传二人讲”而言,再熟悉不过了。

近日,共和村甘溪功夫侗寨的合约食堂格外热闹,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和掌声——接地气、聚人气的“理论宣传二人讲”在这里徐徐展开,吸引了不少身穿盛装的村民前来聆听。

“今天我们听了两位老师关于乡风文明的讲话,我们深受启发,加深了我们对红白喜事要简办的观念,小酒席就不办,要不断优化村里的卫生环境,我也会动员隔壁邻居一起推动我们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把我们村良好的风气继续发扬。”共和村甘溪功夫侗寨村民吴桃柳说。

天柱县扎实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组建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背景互补的“1名专家学者+1名先进典型”宣讲组,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活动,用“乡音”传“党音”,让“文件语”变为“家常语”,把“书面语”转化成“方言朴语”,把“普通话”翻译成“苗侗乡话”,以“小切口”讲解“大道理”,以“小故事”印证“大发展”,让少数民族群众更深入直观了解全会精神,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地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党的声音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天柱县各乡镇(街道)苗乡侗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该县渡马镇共和村党支部书记唐安厚介绍,今天两位老师来共和村宣讲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知识,是希望通过这种宣讲的方式多讲讲老百姓关注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改革内容,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下一步,该村将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理论宣传二人讲”是当前天柱县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一个缩影,无数个基层“理论宣传二人讲”立足现实、探索创新,努力将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从城市社区到乡镇村寨,从企业车间到学校课堂,都有他们的身影。实践证明,正是活跃在田间地头、学校企业的基层“理论宣传二人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实现了大众化普及,让党的声音传达到每个角落。

同时,该县依托独特的家祠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三门塘家风文化研学基地”“甘溪功夫研学基地”“渡马镇家风学堂”和四十八寨歌节、注溪社节等为载体,采取“理论+”形式,组织文艺队伍、专家学者深入村寨开展理论宣讲。依托“金色天柱”APP、“天柱宣传”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通过“柱力说”线上理论宣讲阵地,及时推送理论学习资料和研究阐释作品,打造“理论+互联网”学习矩阵。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农家书屋、合约食堂、文化长廊等阵地,不断延伸理论宣讲触角,常态化开展基层“微宣讲”。

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更能吸引受众,提升创新理论的传播力。该县用好“柱力讲堂”理论宣讲品牌,充分发挥“政策惠民、文艺乐民、先进亲民、技术富民、网络利民”五民宣讲队伍优势,优化调整已组建的“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采取“理论+实践”“短视频+微宣讲”等线上线下宣讲形式,着力推动全会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天柱县组建“理论宣传二人讲”29支示范宣讲队伍,共开展全会宣讲140余场次,受众8000余人次。

--> 2024-09-25 天柱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69355.html 1 “理论宣传二人讲”让宣讲由点到面“落地生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