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中共贵州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结合黔东南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为新征程上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提供了科学指南。《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是党的历史上又一纲领性文献。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了安排部署。全州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进一步发挥好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多做创新性探索,多出制度性成果,切实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推动黔东南改革发展的思想行动上、实际成效上。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的重大原则,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为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黔东南新未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篇章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黔东南贡献。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重点领域的短板弱项改革加快补齐,具有比较优势的改革为全国全省探索经验,形成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具有黔东南特色的实践成果,完成本《实施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
二、进一步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1)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强化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完善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谋划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规范引导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优化政府引导基金精准投放机制,完善“四化”基金等申报机制,发展耐心资本。
完善数字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传统行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制度,加大数字产业优强企业招引力度。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落实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加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落实促进技术型、服务型、应用型数据商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数智技术赋能机制,推进重点行业大模型和赋能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大数据赋能千行百业。积极探索打造数联网体系。完善数据安全联动工作机制。
完善绿色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机制,落实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建立扶持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机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老旧设备更新改造,建设智能工厂、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建立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推广应用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主导产业绿色集群发展。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