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9月28日

长征中 一里一忠魂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红军长征第一村”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龙岩段)的长汀县中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进行室外配套工程建设。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主力红军8.6万人从福建闽西的长汀、宁化和江西赣南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踏上万里长征。出发前,红九军团在龙岩长汀与连城交界松毛岭西麓的钟屋村(现名“中复村”)“观寿公祠”前举行誓师大会,挥泪告别苏区群众。在8.6万中央主力红军中,闽西子弟有2.6万余人。

在漫漫征途中,他们担负着前锋或后卫、政工或后勤、侦查或救护、机要或保卫等特殊而繁重的任务。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8.6万主力红军仅幸存7000多人,而2.6万闽西子弟仅幸存2000人左右。可以说,长征中,每一华里都有一位闽西儿女倒下,可谓“一里一忠魂”。

在长征队伍中以闽西子弟为主的红一军团红二师以及红四团、红六团、红三军团十五团等,在师政委刘亚楼,团政委杨成武、王集成、罗元发、刘忠的领导下,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特别是在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攻占腊子口等战斗战役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屡建奇功。而以六千闽西子弟为主,作为全军总后卫的红三十四师,在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一战中,为保证中央主力红军能顺利过江,他们完成了断后使命,最后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在湘江东岸。该师师长陈树湘率余部向湘南突围时被敌捕获,绞断肠子,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经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由开始战略转移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在长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闽西子弟比比皆是,还有像罗舜初、张水发、戴镜元等这样的机要译电人员,他们以卓越的破译能力为红军闯关夺隘,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毛主席誉为“长征路上走路的灯笼”;傅连暲、叶青山、江一真、涂通今等一批医护人员,积极救死扶伤;吴富莲、邓六金、谢小梅等巾帼英雄也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谱写出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 2024-09-28 1 1 黔东南日报 c269771.html 1 长征中 一里一忠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