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亮明
9月以来,建设银行黔东南州分行围绕“金融为民谱新篇 守护权益防风险”主题,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系列金融知识宣传活动。通过不断丰富宣传形式、拓展宣传阵地、聚焦特殊人群,以各类实招、硬招营造“学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良好氛围,推动金融知识宣传直达基层群众。
守牢宣传阵地
为守牢网点宣传阵地,推动各网点成为金融知识传播的前沿哨所,该行持续深化三项举措,推动金融知识在广大客户心中走深走实。
在活动期间,通过下辖各网点LED屏幕、海报机等电子设备滚动播放反电信网络诈骗、反假币等金融知识宣传标语。在大厅、柜台等醒目位置放置各类宣传折页、手册供客户翻阅学习,大力营造浓厚学习宣传氛围。
依托“劳动者港湾”等服务品牌就地搭建金融小课堂,以一对一向客户发放宣传折页、微沙龙讲解等形式,引导广大客户深入学习各类金融安全知识。
广泛利用企业微信等线上宣传渠道发布、转发各类金融安全知识、警示案例和风险防范技巧,确保金融知识全方位触达,潜移默化提升客户金融素养。
拓宽宣传范围
“银行卡出借他人,不仅可能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会引发法律风险。”在某项目建设工地,该行工作人员正在片刻不停地为建筑工人们办理、激活工资卡。在临时搭建的移动柜台内,金融知识宣传也在同步进行。该行工作人员以各类生动的案例为工人们讲解安全用卡、反赌反诈和反洗钱知识。
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该行青年党员、团员积极组建多支金融知识宣传“张富清服务队”,主动走进社区、企业、乡村,持续丰富基层金融知识宣传形式和手段,将各类金融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进一步拓展金融教育覆盖半径。
提升宣传温度
“大家能看出来这张假币的辨别要点在哪里吗?”
前不久,在某中学开学现场,该行工作人员以真假对比的方式,向学生们耐心讲解着各种面值人民币的主要防伪特征。与此同时,考虑到大学生群体刚刚进入独立管理个人财务的阶段,在某高校内,该行宣传小分队也在为大学生们普及着个人征信、个人信息保护等金融知识,讲述着常见的消费陷阱,以实实在在的金融安全建议和风险防范手段净化校园环境,帮助广大学子增强金融安全意识。
此外,该行聚焦“一老一少一新”重点人群,持续在各养老院、学校、商圈搭建金融知识宣传展台,以丰富的案例提升老年人、青少年和新市民的金融素养,有效筑牢风险防范薄弱点,为构建平安金融积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