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9月29日

田畴沃野绘新景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黔东南州农业发展成就综述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吴义环 吴鹏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迎来了辉煌的75周年华诞。75年来,黔东南州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吃返销粮到现在成为全国重要的有机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从地瘠民贫到富饶的特色农产业,从曾经的历尽沧桑穷山僻壤到如今的生态之州。伴随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适应市场需求,向着优质、高产、高效和特色、生态有机农业方面转变,绘就绿色崛起的新画卷。

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日益完善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为主抓手,强化项目资金投入,有力推动了全州农业现代化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州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大力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发展,2023年与1982年相比,全州粮食播种面积增长24.95%、达405.3万亩,粮食总产量增长55.33%、达133.8万吨,粮食平均单产增长24.06%、达330.01公斤/亩。

水稻制种是挺起岑巩县域经济发展脊梁的“金牌产业”,历经49年的发展,通过持续优化配套设施强基、强化科研攻关提能、全程技术指导提质、“订单式”种植稳产、打造“育繁推”全产业链增效,不断提高了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岑巩县被授予“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及种子深加工,实现了产业订单全覆盖,全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产值预计达到1.4亿元。

“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了种子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效益。”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物种子站站长蒋大勇介绍,目前岑巩县已跻身全国水稻制种产业第一梯队,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全县现建成11个乡镇产地加工服务分中心、7个工厂化育秧分中心、1个现代种业供应链中心、1个水稻制种研发试验基地、智慧稻田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5000亩。

我州紧紧围绕特色高效农业强州目标,不断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62.55亿元,同比增长4.7%,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左右。

截至目前,我州全力推进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渔业、油茶、生猪、辣椒等10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州茶叶种植面积达68.95万亩,茶叶产量1.4927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完成133.1万亩,产量10.3万吨;现代畜牧业稳扎稳打,生猪存栏153.44万头,生态家禽出栏1551.21万羽。全州蓝莓、太子参、钩藤种植规模排名全国第一,麻江县成为全国蓝莓种植规模最大县,施秉县太子参种植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锦屏县成为贵州养鹅第一大县。 (下转第三版)

--> 2024-09-29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黔东南州农业发展成就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269781.html 1 田畴沃野绘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