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潘文 沈泽丹) 金秋时节,山区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近日,在剑河县柳川镇万安村高低错落的梯田中,农机手正驾驶着小巧的收割机,在稻浪间灵活地收割稻谷。
梯田上,小型收割机的马达声响彻山间,一茬茬稻秆被快速转动的刀片整齐割断;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被飞速转动的齿轮卷入“腹中”,演绎着一场割稻、脱粒、归仓的流畅序曲。
“农机收割的优势就是省时省力,真是帮了大忙啊。”万安村村民向永光对农机的高效省力赞不绝口,“我种这6亩地,以前都要收割五六天,现在一天就收完了。”
村民们簇拥在田埂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丰收的期盼,也是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赞许。
剑河山地多,农田面积小,唯有这些灵活的“小农机”,方能在这狭窄的田埂与不规则的地块间自由驰骋。把科技引入田间地头,让农业增产增效的同时,让农民省时省力,也促成了“新农人”的培养。
四年前,该村村民唐政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摇身一变成了一名专职农机手。他自筹资金,购置了一台小型稻谷收割机,为周边农户提供贴心的农机服务,既提升稻谷收割效率,又能增加收入。
“我已开机收割稻谷近一个月了,都是谁家喊就到谁家去,每亩收割费是200多元,这一个月下来能挣五六千元。”唐政平说。
近年来,剑河县紧跟时代步伐,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农机具广泛使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目前,全县有各类先进农机具600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