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9月30日

黄平县:

巧落“三子”下活集体经济“满盘棋”

本报讯 (通讯员 黄轩) 近年来,黄平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凝聚发展合力,依托白酒、养牛两大主导产业,推进“四联双增”“党建+金融”“新三变”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夯实基层堡垒,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和农户的增收。

党建引领起好“步子”。坚持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编制县、乡镇、村三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编制项目库,按照发展壮大一批、巩固提升一批、重点培育一批原则锁定发展目标,储备项目165个,进行精准发力。持续发挥县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细化目标任务,安排81家县级单位包保帮扶142个村,通过深化“人员、资金、项目、责任”“四个落实”,凝聚强大合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到2024年整合乡村振兴、农业等各类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870余万元。建立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县直部门联系村的帮扶机制,由县委书记率先垂范,带动26名县四大班子党员领导联系26个“四联双增”试点村,引领全县各级部门单位强化措施推动帮扶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3346.36万元。

探索创新蹚开“路子”。探索“村社联建”,在142个村构建村级组织、合作社实施、群众参与的党群联动机制,将各类分散的资金、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抱团发展太子参、养牛、稻田养鱼等特色产业22个。村党支部引领发展肉牛养殖,为28个村增加集体资产1700万元,年均收益259.9万元。探索“村企共建”,按照“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16家企业签订村企共建协议,共同发展集体经济。全县135个村级合作社种植高粱约1.1万亩,由公司(政府)进行保底收购和奖励,每公斤补助村级合作社0.7元,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30余万元。同时,组织5个获得中央扶持资金的村抱团与黄窖酒业合作新建白酒生产厂房等,每年可分红17.5万元。探索“银社融合”,联合县内金融机构共同推进“党建+金融”工作模式,推动县内17家金融机构资源下沉,通过推出“旺牛贷”“兴农贷”“产业贷”等优惠信贷产品,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帮助农户、企业获得贷款3413笔,金额4.32亿元。

综合施策开好“方子”。精准选派372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帮助农村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建立12大类产业专家库,将185名专家精准匹配到农村合作社和集体经济产业上,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让农技专家指导干,帮助解决发展难题493个。注重乡土人才建设,大力实施“农村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育行动计划,累计完成职业技能人才培训2300人次。实施“雁阵先锋”行动,采取从外引才、搭台育才、基地吸才,集聚优秀乡土人才、种植养殖专家等268名,培育致富带头人531名,带动38名创收能手服务集体经济发展。建立村干部补贴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科学界定参与收益分配范围,充分体现“多增多得、少增少得”的奖励原则,分区间提取10%收益补贴村干部,科学设置分配的程序,切实提高了村干部的收入预期,有效激励村干部从“要我干”变“我要干”。

--> 2024-09-30 黄平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70070.html 1 巧落“三子”下活集体经济“满盘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