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0月01日

岑巩县:

稻田边有个“科技小院”

图为老师带领小学生参观科技小院

本报讯 (通讯员 邹小朋) 日前,2024年“全国科普日”岑巩县启动仪式在注溪镇周坪村举行,活动邀请了省级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为当地群众、周边乡镇护林员和中小学生全方位科普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参观了岑巩县水稻制种科技小院及兆丰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让大家更直观了解到岑巩县杂交水稻种子种植相关知识。

岑巩县水稻制种历史悠久,始于1976年,已持续发展了49年。2013年来,先后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成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2024年,还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复,由贵州省科协、贵州大学、贵州省农技联依托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了贵州省岑巩县水稻制种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是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有机结合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科技服务平台。”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研发总监、高级农艺师姚元勋介绍,通过引导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服务“三农”,研究生扎根农业农村一线,既结合农业产业创新和农村实际情况,解决农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问题,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又对广大农民开展系统的科普培训,提升他们的科技素质,促进产业发展。

为有力推进岑巩县现代种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种子繁殖生产能力,2021年6月,该县部分国有公司、制种民营企业与广西兆和种业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启动建设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育繁推”项目。2023年,全县制种面积3.81万亩,年产量800万公斤,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全县种农制种收入达1.4亿元。2024年发展水稻面积达4.01万亩,预计产值达2.4亿元。

“目前岑巩县水稻制种移栽和辅助授粉环节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处于应用探索的起步阶段,母本移栽以人工为主,关键制种环节机械化率较低。”姚元勋介绍,我们设立科技小院目的也是想通过探索无人机应用与农艺技术措施的有机融合,加强移栽和辅助授粉环节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攻关,提升水稻制种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补齐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技术短板,增强制种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形成水稻高效制种技术集成体系与应用示范,助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据了解,科技小院的设立将有利于“育繁推”项目建设,建成后岑巩县水稻制种产业预计年产值将达2.8亿元,种农每亩将增收1000元左右,全年劳务费用达3800万元,土地流转费用达1500万元以上,可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共同发展水稻制种达10万亩以上。

下一步,岑巩县将立足杂交水稻制种优势,通过科技小院开展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自身发展动力,增强社会服务本领,形成“产、学、研、用”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和引领周边区域创新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水稻制种产业集群,为国家粮食安全、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岑巩乡村振兴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力量。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4-10-01 岑巩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70615.html 1 稻田边有个“科技小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