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近日,记者走进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秸秆加工坊,只见粉碎机、包装机、打包机、揉丝铡草机等饲料综合加工设备正在紧张运行,轰鸣声不绝于耳。塔山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正和乡亲们一起在生产线上忙着,一包包玉米秸秆做成的饲料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郑培坤,一位80后研究生,2005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兽医)。在大多数人眼中,拥有高学历的他本可以选择留在城市,追求更为舒适和优渥的生活。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返乡创业。这一切的起点,源自他内心深处那份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儿时梦想的执着追求。
2012年春节,已经成家的郑培坤携妻儿回家探望父母。眼前的景象让他深感震撼: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大片土地撂荒,往日的热闹与喜庆氛围荡然无存。这一幕深深触动了郑培坤的心,他萌生了一个念头——为家乡做点什么,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说干就干,郑培坤决定将自己的所学和积累的资金投入到家乡的养殖业中。他自己贷款租赁本村30余亩土地,建成了年出栏3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开始养猪。
2014年6月,第一批生猪开始出栏,资金也开始回笼,郑培坤及时还了贷款,成了该县最守信誉的客户。他返乡从事生猪养殖的事也得到群众认可和支持,原来外出打工的、居家待业的,大家纷纷加入到创业致富队伍中来。
2021年11月,郑培坤当选为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他带头成立了塔山村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建立村级劳务公司,扩大养殖产业规模……目前,塔山村有家庭农场37个,年出栏生猪2.5万头,肉牛存栏1200余头,年均产值7000余万元,带动了450余户1700余名群众增收,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超过700万元。
郑培坤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人们口中的“猪倌”“牛倌”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更是一位心系家乡、情牵乡亲的带头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不改,圆儿时梦”的深刻内涵,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塔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塔山联合党委被贵州省委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而郑培坤本人也荣获了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优秀民营企业家”“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新时代的贵州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面向未来,郑培坤信心满满地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自己将继续带领村党支部打造好先锋、实力、魅力、文明、宜居、数字“六个塔山”,继续带领家乡人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