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0月06日

用金融“活水”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 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杨兵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娅琳

他不忘金融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金融服务提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族地区民生。

他践行公益初心,与家庭成员、建行员工一起数十年公益服务,现场解说“村超”,被当地政府、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 “最美村超人”,身体力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所在单位集体获评“黔东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个人获评建行贵州省分行“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建行人”。他就是中共党员,中国建设银行天柱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杨兵。

践行金融初心使命,赋能地区产业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产业富一方民。产业发展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更是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自豪感的关键。杨兵所在机构的员工队伍包括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他不管走到哪家县域机构,都特别重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他工作过的地方汉、苗、侗、瑶、水族等各民族的干部员工都亲如一家,积极参与到支行的各项工作中,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推动镇远、天柱等民族地区共享金融赋能美好生活。

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杨兵带领支行各族员工一起成长的“掌中宝”,无论奔波于工作和公益两地的近200公里距离多么忙,他都保持每天提前到岗主持晨会,积极探索低碳环保的绿色金融之路,帮助企业开通融资绿色通道,陪伴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一路成长;落地系统内当地首笔燃气类固定资产贷款,并为企业提供一体化上下游全流程金融服务,在服务“三大工程”中改善新市民居住环境;将普惠金融的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和寻常巷陌,“裕农快贷”无还本续贷、 “带押过户”个人再交易住房贷款业务等金融服务落地县域,创新解决了各族农户和百姓的资金困难。

在支行金融赋能下,考究的油茶、神奇的药材、新能的燃气,金融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增收,民族地区一个个极具特色的产业拔节生长,杨兵所在支行多项核心业务指标新增均位列当地同业第一,以金融之力补齐地区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差距,赋能县域工业旅游产业“双擎”驱动。

热心公益无限“追球”,用心浇灌乡村梦想

作为土生土长的榕江人,在当地浓厚的体育氛围感染下,杨兵自幼便爱上了足球,在高中时便与同伴一起建立了第一支侗族足球队,与汉族等民族的同学们一起交流训练。树枝作球门、石灰粉画线,20年前,热爱足球的他便与队员们一起在村子对岸的河沙坝上,扛起锄头挖了一个多月,开垦出一片简陋的“足球场”,而这也成为了“村超”赛场的雏形。早在“村超”没有“出圈”之前,他和他的妻子便开始义务参与组织榕江乡村足球联赛,作为球员、解说员、现场指挥、数据管理等默默为“村超”服务了近十年。

从2015年起,杨兵和小伙伴们共同发起公益青训计划,帮助村里的“野生球员”变成赛场上的“正规军”,进而成长为今日“村超”赛场上的“主力军”。

金牌解说助燃“村超”,传播民族团结声音

“村超”爆火后,地区农文体旅商的融合发展需求日益强烈。杨兵一方面组织包括建行员工在内的更多志愿者,积极为游客解决住宿交通问题,分享文旅服务信息和赛事资讯,敏锐挖掘发展需求,为“摊位经济”提供商户服务,为“黔货出山”提供交易撮合,为“乡村民宿”提供平台链接,为企业入驻提供融资服务,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方案不断延伸当地 “村超+”产业链条。

基于对各地民族文化的研究以及独特的解说风格,杨兵持续发挥“行长解说员”的流量优势,以点带面促进多元民族文化、体育和美食等的传播和普通话的推广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受到当地群众和无数球迷的喜爱,称其为 “村超黄金嗓”。

近些年,杨兵多次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国内主流媒体采访报道,持续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还吸引了无数金融服务群体慕名参与“村超”。

在杨兵和更多“村超”同伴的共同助力下,贵州“村超”实现700亿次话题综合浏览量,全网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超6亿,累计接待游客765.85万人次,当地旅游综合收入83.98亿元,新增激活就业岗位3000余个,帮助1.2万各族同胞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增收,有效拉动当地乡村民宿、美食摊位、百香果、脐橙等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创业10万余人,当地新增市场主体2137户,生产企业、销售商家纷纷落地入驻榕江,底蕴浓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与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不仅培植出各族群众坚定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更成就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盛景。

--> 2024-10-06 —— 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杨兵 1 1 黔东南日报 c270666.html 1 用金融“活水”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