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施秉县委党校课题组 杨胜华 聂斌
施秉县自然禀赋优异,拥有云台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杉木河、氵舞阳河等旅游资源,素有“水墨云山”“中国漂城”之称。多年来,施秉县一直在探索利用先天资源优势助推文旅业发展的路径。虽有一定成效,但在客源引流、游客体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发展与环保平衡等方面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一、问题剖析
如前文所言,施秉县基础条件非常不错,且探索文旅之路多年,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近年来却显踟蹰之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1.同质严重。其他地区旅游产业迅速兴起,使得施秉县旅游项目与其他地区严重同质化。施秉旅游由昔日的令人瞩目渐渐“泯然众人”。
2.体验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价值期待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从单纯观光到深度体验旅游甚至是互动参与,从追求奢华到注重个性与品质,从自我享受到关注社会责任等等。而施秉县的旅游项目目前基本还停留在观光、漂流等相对老旧的形式上,体验过于单一。
3.创新不足。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来自创新,必须有持续不断的创新举措才能满足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旅游价值的期待。施秉县旅游近年来虽有新元素加入,但其价值长度和深度均不足,难以对整个文旅业产生质的推动。大多数项目还在吃十数年前的老本,远逊于其他地区的创新发展。
文旅发展举步维艰,瓶颈阶段如何破局?其实以施秉县的自然条件,是可以在发展绿色休闲垂钓产业上有大作为的。
(一)施秉县优势特点
施秉县属长江流域,境内有乌江支流、氵舞阳河、清水江三大水系,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河长大于10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34条。施秉县溪涧河湖资源遍布且布局适宜,非常利于发展绿色休闲垂钓产业。可以说,施秉县的特点禀赋为发展垂钓产业奠定了非常完备的先天基础。
除此之外,施秉县交通也非常便利。余凯高速、三施高速过境连通八方,施秉县城距凯里黄平机场仅15分钟车程,高铁凯里南站、三穗站也在1小时车程内,这大大缩短了施秉与其他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非常便于五湖四海的钓众前来体验。
在软环境方面,施秉县长期立足自身优势特点,坚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早已形成开放包容的政策态度和宽松活跃的营商环境,这更利于新兴业态的创立和发展。
(二)垂钓产业的巨大价值
垂钓产业是一项经济循环带动力强,社会效益明显的优势产业。
中国钓鱼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1.4亿钓鱼人群,其中18岁以下的钓鱼爱好者占了总数的12%,18岁至24岁占10%,45岁以上占32%。中青年人群成了垂钓大军的主力部分。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催化,垂钓文化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由于近年来中青年人群活跃消费的刺激,垂钓相关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垂钓市场的规模已逼近500亿元,这标志着垂钓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经济链。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我省一些布局了垂钓产业的地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新华视点报道,我省罗甸县早在2015年就约有钓棚1000个,按照入住率80%计算,每年钓棚出租为当地群众约增收2560多万元,有钓棚8个左右达到中等规模的农户每年可收入20万元。而到2023年,该县的渔业总产值已达到5600多万元。
2024贵州“村钓”挑战赛(启动赛)在施秉县开赛即带来极大效应。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钓手参加了竞技。本次竞赛所有渔获测量成绩后全部放流,奖品设置有本地小黄牛、白洗黑毛猪、爬岩羊、狮头鹅、梽木山名茶等。此外,活动当中还穿插当地风情歌舞表演与美食展示。整个活动主题健康环保,创意丰富多彩,极具施秉地方特色,吸引了广大媒体争相报道,深受众多来宾好评。
垂钓具有广泛、典型而良性的社会影响属性,是一项不仅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还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活动。在施秉县发展垂钓产业,不但能带来文旅产业发展新机,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地方人文个性内涵,促进市场经济更加健康而快速地成长,而且为施秉县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质,促进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绿色休闲垂钓产业是一个市场基础广阔,大众消费积极,产值回报率高的优质产业。
(三)绿色休闲垂钓产业的创新潜力
创新是发展的关键要素。“村超”“村BA”能火爆全球,除了本身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外,更是人们大胆创新探索乡村文化和体育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成果。垂钓自古是一种健康向上的运动,在中国古代就有众多名人以垂钓寄托高雅情趣的佳话。时至今日,垂钓运动更是风靡全球,“水上高尔夫”的美誉既表现垂钓运动在人们心中的极高地位,更饱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村超”“村BA”是一种没有模板的创新,正因此它才会带给大家无数新奇、惊艳的体验,从而能吸引汹涌流量带来滚滚红利。发展绿色垂钓产业,也是一种新颖的尝试,同样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让人们产生身心投入的自觉。尤其垂钓是一种让游客去主动获取、创造快乐并传播快乐的项目,流量潜力不容小觑。更何况有庞大的钓众储备,垂钓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值得期待。
二、对策建议
产业发展原则。坚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在有效保护施秉县全域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绿色休闲垂钓产业,丰富旅游业态,带动产业链发展。
基本操作方法:
1.健全管理办法。以国家相关制度和法律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垂钓规定,对垂钓时段、区域、钓法,对象鱼的品种、数量、尺寸进行合理规划,既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又为广大钓众建立明确、合法且宽松的垂钓环境。
2.加强教育监督。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力度,提高钓鱼爱好者的环保意识,切实保护好优良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严格且合理执法,督导垂钓者使用合法环保的钓具和鱼饵,推广绿色垂钓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执法过程应合情合理,切忌简单粗暴一刀切。加强夜巡,严厉打击夜间非法捕捞者。构建以钓鱼协会为牵头组织的钓鱼爱好者监督联盟和机制,整合社会团体力量,增强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
3.定期监测评估。定期对垂钓水域的生态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打造特色钓场。根据水域环境特点设置多级别特色钓场,如在氵舞阳河城关镇沙坪河段、高碑湖设置大众体验场,在白垛乡黑塘水库设置路亚垂钓场,在城关镇南泥湾水库设置高手竞技场,在城关镇小河河段、江凯河沙坪河段设置溪流垂钓场等,打造施秉县专业而丰富齐全的垂钓场所集群,满足各层级各类别钓友的需求,提升施秉县垂钓资源的级别档次。
5.加强增殖放流。鱼的数量和种类是吸引钓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保护原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增加鱼类增殖放流的数量。一是增加常规鱼种鱼苗投放,比如青、草、鲤、鲫等鱼类的投放,保证种群的规模。二是增加氵舞阳河流域原生鱼种的鱼苗投放,如中华倒刺鲃、光倒刺鲃、斑鳜、白甲鱼等氵舞阳河流域已经或濒临绝迹的原生鱼类,既促进生态多样性的恢复又增添垂钓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6.完善附属设施。连接钓场的交通道路、停车广场、食宿场所等相应附属设施要做好匹配或提升。
7.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高效宣传让外界充分了解施秉垂钓的优秀资源和宽松环境,吸引大众聚焦。如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传播;制作设计精美的宣传册、海报等投放于旅游景点、酒店、渔具店等地;与旅游结合,推出“垂钓+旅游”套餐,引发旅游推广“蝴蝶效应”;利用名人效应,邀请知名的钓鱼达人、网红等来地区体验垂钓,并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进行宣传;客户口碑营销,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鼓励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垂钓经历,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并由专门团队予以及时回复和采纳,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与旅行社合作,通过旅行社的资源传播优质垂钓品牌。
8.积极举办赛事。主动承接国内知名专业高端垂钓大赛,继续提升贵州“村钓”办赛品质,塑造贵州“村钓”大本营落户施秉县认同感。在赛事组织方面做好设计,将施秉县绝美的湖光山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融入赛事过程,增强赛事“回归本真,浸润乡愁”的文化体验,确保比赛形式新颖又极具地方特色,尽快增强施秉县绿色休闲垂钓省内第一国内知名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9.加强修复保护。开展水域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如种植水草,维护水域生态平衡等。划定特定的保护区,限制或禁止垂钓活动,保护敏感的生态区域。
10.积极招商引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施秉县绿色休闲垂钓品牌逐渐知名的过程中,积极招引垂钓产业链相关的渔具生产、配套设施、文旅运营、酒店餐饮、文化传媒等企业入驻,丰富产业业态,振兴施秉经济。
三、预期成果
1.促进经济增长。发展势头良好的绿色休闲垂钓产业可以大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包括酒店餐饮、日常消费、渔具和附属品制造及销售、鱼类养殖销售、延伸项目收入等。且钓鱼爱好者在垂钓过程中经常带动亲人、朋友、同事一同消费,经济活跃效应非常明显。
2.增加就业机会。从钓具生产、销售到钓鱼服务领域,垂钓产业能创造众多就业岗位,如工厂员工、酒店餐饮服务员、钓场管理人员、渔具店员工、专业导钓公司员工等岗位,大幅增加就业机会。
3.推进品牌塑造。在垂钓中,垂钓者全身心沉浸在精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民俗文化中,全景式立体感体验施秉文旅资源精髓,尤其是外来游客一定会对施秉给出更高评价。非常有利于提升和宣传施秉旅游品牌形象。
4.增强客源引流。垂钓特色旅游成为新亮点,可吸引更多游客。垂钓不仅是一种运动,还融合了社交、亲子互动等元素,这种互动将带来游客人数的成倍增长。
5.优化环境保护。通过持续的垂钓资源管理,有助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在垂钓产业制定的科学合理垂钓规则,对垂钓水域定期的清洁维护,对民众环保知识理念的宣传教育以及持续严格管控等举措的作用下,施秉县生态环境将得到更好保护。
6.重塑文化内涵。垂钓蕴含优秀文化传统。通过垂钓活动,能让青年一代传承其中蕴含的智慧、技艺、民俗等,培养他们敬畏、豁达、洒脱、耐心等品质。尤其通过科学合理谋划和绿色发展实践,培养广大市民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和生态观,构建全体市民“崇尚文明 反对功利”的公共文化素养,重塑施秉县“水墨云山 大美施秉”的雅致文化内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会强调,要聚焦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推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旅游发展内生动力的环境,更好发挥文化和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支点作用。
绿色休闲垂钓是积极、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其中蕴含了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的教化、美化、文化价值不断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闪耀光芒。布局科学合理的休闲垂钓产业,一定能让施秉县人文内涵更添魅力,文旅品牌更显张力,经济发展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