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0月13日

把“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凯里市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成就综述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林果 通讯员 杨娟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早上进城务工,晚上地里种菜”,这是新型城镇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许,如今照进了现实。

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城”与“镇”双向奔赴、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群众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凯里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服务功能持续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老城”与“新城” 颜值气质“内外兼修”

近年来,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凯里市公路局宿舍小区、供电局小区、老师专宿舍等小区变得“好看”又“好住”。墙面粉刷、屋面防水、破损围墙重建……通过改造,这些老旧小区的“颜值”得到提升。2021至2023年,凯里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7405户;2021年以来共完成棚户区改造23774套;2021年以来共完成背街小巷改造95条。

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城规模初现,以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带动大投入、支撑大发展,一批省、州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建成了白午生态移民城、实验高中、开发区中学、翁义小学、州电商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了人口集聚。

持续推动城市“西进”、工业“北移”,高新区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1.65亿元,2024年上半年完成13.37亿元。炉碧经开区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0.59亿元,2024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5.29亿元。

深入推进凯麻产城融合发展,2021年11月,与麻江县签订了《共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碧波园区合作协议》,提升了凯里、麻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合作领域、合作力度、合作深度。

打造“动力引擎” 奏响产业融合发展最强音

作为全省首条日产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总投资14.19亿元的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日产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在今年年初正式点火投产,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

炉碧经济开发区是贵州省重点打造的玻璃制造产业基地,目前,已聚集黔玻永太、海生玻璃、凯荣玻璃等玻璃关联企业20户(规上企业10户),其中上游石英砂采选企业11家,中游玻璃制造企业3家,下游精深加工企业6家,初步形成集矿石采选—玻璃生产—玻璃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正在加快建设成百亿级特色产业园区。

据悉,凯里市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谋划项目库1957个,总投资5043.67亿元,其中新型城镇化项目1268个、总投资3865.92亿元,农业现代化项目300个、总投资391.40亿元,新型工业化项目243个、总投资677.12亿元,旅游产业化项目146个、总投资469.23亿元。2024年省州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58个、总投资750.1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60.15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投资37.18亿元。

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凯里市目前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省级创新平台34个。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助推高新技术企业稳步发展,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数34家。

城市更新 有“高度”更有“温度”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血脉里,体现在凯里市城市发展的细节中。

每天早上7点,洗马河街道振华社区的智慧养老苹果山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准时开门迎接老人。这里为老人们提供养老、健康管理、餐饮、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和上门家政、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老年人白天来中心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很多老人把日间照料中心当成了“第二个家”。

9月开学季,凯里市第十三小学冠顺校区、凯里市第八小学华亿校区等多所中小学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大全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

着手细微处,书写大民生。凯里市民生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自2021年以来,共计派遣778名高校毕业生到市属各企业事业单位见习;2021年来,全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万人次,促进群众就业;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建有创业孵化基地5个,其中省级基地2个。 (下转第三版)

--> 2024-10-13 ——凯里市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成就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271342.html 1 把“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