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艳平 吴祥华 黄鹄)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岑巩县各大蔬菜基地也陆续迎来丰收季。行走在思旸镇盘街村通村路上,成片的西葫芦、白菜、红菜薹等露天蔬菜映入眼帘,生机盎然的蔬菜基地里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
近日,笔者在盘街村西葫芦种植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将一个个翠绿饱满的西葫芦采摘装篮、搬运称重、装车外运,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这50亩西葫芦每天能够采摘500公斤到1000公斤,再过一个星期每天能够采摘2500公斤左右。”盘街村党支部书记边兴鹏介绍,“由于是订单式种植的蔬菜销路完全不愁,仅今天接到的订单就有两个,产品供不应求。”
今年,盘街村村集体发展蔬菜种植200亩,其中包菜50亩,西葫芦50亩,红菜薹30亩,白菜50亩,其余种植萝卜和蒜苗。西葫芦种植周期短、见效快,一般种植30多天后可以采收。进入采收期后,可每天进行采摘,采摘期持续两个月,每天固定吸纳10余名村民务工,能有效解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每年村集体产业预计带动200余人就近就业,年务工支出150万元左右,今年务工支出预计突破200万元。
“我们五六十岁的人去远的地方找不到合适的事做,现在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就在村里干活,一天80元,一个月也有2000多元。平时在家带孙子,家照顾好了钱也赚了。”盘街村村民田昌菊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思旸镇抢抓“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机遇,通过接茬轮作、以短养长,抱团发展羊肚菌、西葫芦、白菜、辣椒等特色小产业,逐步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助推黔货出山,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