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0月17日

秋分过后,秋色渲染铺陈,万物怡然自得。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9月23日至26日,中国报业协会六届四次理事会于红色遵义如约而至,会议期间同期举行遵义高质量发展党媒大调研活动。来自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的170多名代表,齐聚转折之城遵义,同谋党媒融合转型路,共话遵义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使命引领新实践。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更是改革向纵深推进、开放向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75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中国报业与时代同频共振、共同进步。今天,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改革再出发的战鼓再一次擂响,传媒人再一次汇聚,为报业奋进凝心聚力。

赤水河岸,草木蔓发。在创元千禧大酒店的会场外,很多提前到场的媒体嘉宾已经展开了一次次“非正式”会晤。寒暄,闲谈,交流间,总能听到“平台建设”“融合体系”“优质内容”“多元服务和人工智能”“助推产业发展”等词汇,媒体人的思想在碰撞中共鸣,灵感在交流中闪现。

党媒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上,来自中央、省、市级党报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技术公司负责人以主题演讲、嘉宾对话、媒体沙龙等形式,围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中流程再造与内容创新、平台拓展与影响力提升、营运模式与多元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大家相互取经,融合融通,共促共进,探索党报党媒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

与会媒体负责人一致认为,党报融合转型首先必须坚守的理念是巩固宣传阵地,强化舆论引导,进一步提高党报传播的有效性,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媒体竞争力。融合发展面临流程再造与内容创新问题,需要创新产品和平台,更需要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才能真正推进融合。

不论是探索融合路径,还是盈利模式,融合发展对传统媒体都是一次颠覆性革命。“以通谋全局的心胸,以超越自我的勇气,更新思想观念,拓展发展路径,把融合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与会人员发出共同的希望。

点与面、新与旧、宣传与运营、内容与技术……优秀的报业媒体人在台上分享成功经验与改革路径,在台下交流有益探索与实践模式,报业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深深印在每一位与会嘉宾的心中。

在党媒大调研活动中,与会嘉宾走在黔北大地上,观自然风光、看特色产业、访历史遗迹,感受遵义经济社会的发展脉动。

赤水河两岸,酒类企业座座林立、厂房鳞次栉比。青山绿水环抱处,酱香美酒正芬芳。

考察团先后走进汇川区、仁怀市、习水县、桐梓县的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成义烧坊、中国酒文化城、贵州汉台酒业有限公司、贵州国台数智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娄山关酱香白酒产业园,生产车间里酒甑热气腾腾,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数据显示,2023年遵义实现白酒产值1264.8亿元,以茅台集团为龙头的白酒企业“舰队”逐渐建成,习酒、国台、珍酒、董酒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白酒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在遵义率先践行。

“曾游竹海未能忘”。以竹为居、以竹为食、以竹为业……被誉为“中国大娄山方竹之乡”桐梓县坚持厚植“竹优势”、坐拥“竹之海”、做全“竹链条”、做强“竹经济”,莽莽竹海成为产业发展之基,青青翠竹成为富农、强工、促游、兴文的重要载体。

目前,桐梓县的方竹总面积超100万亩,位居全国方竹面积首位。由于方竹笋是秋后出笋,品质纯净,肉厚鲜美,是黔北大山之中的特有“山珍”,深受食客青睐。2023年,全县方竹笋产量5.6万吨,实现了竹产业一产产值达到6.2亿元,总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20余万笋农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竹笋加工企业直接带动1140名群众就近务工。

青青翠竹,拔节而成,向“新”生长。

遵义会议、乌江渡口、娄山关战斗……474处长征遗址遗迹、2000余件藏品,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遵义拥有丰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与会媒体同行走进遵义,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座遵道行义的文明之城、充满青春活力的梦想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在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指引下,遵义各族人民群众正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篇章。

此次全国各地报业同行齐聚遵义,立足当前报业发展实际,总结经验、交流学习、展望未来,不仅为报业同行提供了一次开拓视野、自我提升的学习机会,也为中国报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新的交流合作平台。党媒大调研活动不仅是对遵义高质量发展成就的一次全面考察,更是媒体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

--> 2024-10-17 1 1 黔东南日报 c271852.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