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0月18日

(上接第一版)

近年来,雷山县积极发挥20个乡村振兴引领示范村、10个特色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的示范作用,依托农业农村部环科所技术支撑,打造南猛村、脚猛村、柳排村、老猫村、下郎德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落地落实。

此外,雷山县还积极推进“文化育乡村”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办好苗年、爬坡节、“三下乡”文艺演出等活动,带动全县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围绕崇尚文明、弘扬正气,以“八个一”为抓手,举办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组织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建设合约食堂。按照“四控四减”的要求,充实勤俭节约、婚事廉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等移风易俗内容。不断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生活,通过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既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又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近年来,雷山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充分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创新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新路径,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着力打造一批绿色生态富民产业。

雷山县种茶历史悠久。该县立足生态优势,将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群众增收产业来抓,走出了一条基地标准化、服务社会化、效应品牌化、运营产业化的新型茶产业发展之路。

“如今,村里有了茶叶加工厂,老百姓对发展茶叶种植信心更足了,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 大龙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剑文说。在西江镇大龙村,茶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雷山县还积极促进茶文旅融合发展,做足“茶”字文章,多举措谱写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紧扣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雷公山等一批核心景区,开展茶叶进景区活动。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开设雷山银球茶专营店,结合苗族习俗增添“十二道拦门茶”“敬茶歌”等茶产业旅游内容,精心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整合茶叶专业村寨、传统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特色旅游名村等优势资源,大力开发茶旅农家游、生态游、田园游、民俗游等特色项目。

目前,雷山县茶产业惠及农户1.7万户7.8万人,茶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全县农户增收的“共富茶”。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从文化繁荣到产业升级,雷山县正以实际行动推动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 2024-10-18 1 1 黔东南日报 c272213.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