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顾慧明 龙思全) 在刚结束的国庆长假期间,三穗县通过举办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共接待游客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6000万元,充分展现了三穗鸭美食的独特魅力。
三穗麻鸭是“中国四大名鸭”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其肉质细嫩、味美鲜香的特点,赢得消费者广泛赞誉。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三穗县将鸭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发力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推动三穗鸭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穗县境内溪流纵横、水源丰富,当地群众素有养鸭传统,政府因地施策,在传统基础上引导发展孵化出了一个大产业。
几年前,在浙江务工的李怀勇、张伟平夫妇返乡创业,在三穗县长吉镇承包了两口池塘,放养了2万只麻鸭,当起“鸭司令”。夫妻俩一个在池塘放鸭,一个在鸭舍捡鸭蛋出售,生活忙碌而充实。
目前,三穗县有涉鸭企业28家,其中鸭肉加工企业2家、鸭蛋加工企业5家,全国三穗鸭餐饮专卖店100余家。同时,产业链延伸为当地群众提供了1700多个就业岗位,1.7万余户群众通过养鸭增收,6367户脱贫户实现分红。
2023年,该县鸭出栏726.3万羽,鸭蛋产量13800吨,蛋制品加工1.5亿枚,屠宰加工鸭480万羽,实现综合产值12亿元。今年1—9月,全县三穗鸭综合产值达10 亿元。
在位于该县长吉镇赤瓦村的三穗鸭选育场,记者看到5栋鸭舍及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该项目占地2740平方米,总投资474万元,预计12月份可投产。
从育种端到养殖端,三穗县已建成标准化笼养蛋鸭基地8个,现存栏蛋鸭80万羽,同时依托三穗鸭产业协会,充分整合涉鸭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散养户等养殖主体,实现社会养殖,预计年可出栏800万羽。
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成为三穗鸭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为将价值链向高端跃升,三穗县不断在精深加工上做足“链式”发展文章,投入1.2亿元建设三穗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蛋制品加工厂、屠宰车间、冷链车间等项目已建成投产。目前,园区引入鸭肉精深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鸭蛋5亿枚,加工肉鸭 600 万羽。
近年来,借助“村BA”“村超”带来的巨大流量,三穗鸭产业不断焕发出新活力,品牌效应逐渐凸显。该县还精心打造了“水姑妈咸鸭蛋”“太子老鸭汤”等品牌,并与深圳40余家“好卤吧”联营销售,将三穗鸭销售专区开设到杭州、广州、上海、武汉等地,让三穗鸭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