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龙
APP首页显示充电每度0.86元,但实际充电还要收取每度0.24元的服务费;用超低电价吸引车主充电,然后收取高额的停车费、占位费;一些充电桩必须先充值再充电,但余额却怎么也退不回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充电桩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价格不透明、服务没保障等乱象也较多。(10月18日《工人日报》)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成了车主的“刚需”。“充电便利”却变成“充电刺客”,暴露出监管层面存在的问题。诚如业内人士表示,规范充电桩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才能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事实上,确实如此。同时,也有必要加强对充电桩的各类小程序和APP进行统一监管,确保充电桩的电费、服务费清晰明了。
地方政府应重视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同推进,曾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编制指南》,指导地方科学规划建设规模、网络结构、布局功能和发展模式,更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地方政府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科学规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切实保障公众的需求。
相关企业也须强化自律。充电桩企业加强自律和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诚如有车主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反映,国庆假期在浙江某服务区充电25分钟,被收取160元的占位费。与此同时,一些充电站在收取超时占位费的告知环节,存在公示信息不全、收费提醒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并非难以杜绝,关键是企业依法诚信行事。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带来了非常旺盛的充电需求,并对充电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充电桩市场也迎来快速扩张,来自中国充电联盟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32.9万台。但也绝不能纵容其乱象丛生,这也正需要加强对市场的规制,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