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0月21日

从江县:

传统斗牛点燃乡村旅游热

从江传统斗牛现场

○ 通讯员 吴德军

10月13日,从江县往洞镇的九洞斗牛塘,恰似一片激情与欢乐交织的海洋。一场盛大的传统斗牛比赛在此精彩上演,吸引了无数目光,奏响了一曲民族团结与文旅融合的动人旋律,点燃了乡村旅游热。

九洞斗牛塘原是平楼斗牛塘,位于往洞镇往洞村平楼寨。北面、往洞至榕江公路上坎处重新修建了这座斗牛塘。此地三面环山,看台由水泥浇筑而成,可容纳数万观众。立于坡上,居高临下,整个场地一览无余。

晨曦初露,九洞斗牛塘便热闹非凡。村寨里、公路上、稻田中、斗牛塘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卖牛肉的、加工牛瘪的、售卖汤锅的、兜售糯米饭的、推销糖果的、炒制粉面的…… 炒菜声、吆喝声、饮酒的吼声、牛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年轻小伙敲锣打鼓,吹奏芦笙,侗族姑娘身着盛装,扛着彩旗,护送斗牛奔赴“战场”。那庄重且满怀期待的神情,仿佛在为勇士送行。几位身着民族服装的年轻小伙牵着披红挂彩的斗牛,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赛场,眼中闪烁着自信与骄傲。

上午9时,比赛正式拉开帷幕,两头斗牛宛如勇猛的战士,瞬间冲向对方。在“激战”中,它们展现出惊人的力量与勇气。牛角相互碰撞,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每一次冲击都令人胆战心惊。追逐打斗之际,尘土飞扬,场面惊心动魄。观众们的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冲破云霄。

在激烈的角逐中,有的斗牛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技巧获胜,在人们的簇拥下载誉而归。而那些虽败犹荣的斗牛,同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敬意。当获胜的斗牛出现在人们眼前时,现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鞭炮声和欢呼声,人们为它们的胜利欢呼喝彩,喜悦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

赛场上,有时两头斗牛陷入难解难分的僵局,套牛脚高手迅速而熟练地用绳索捆好牛脚,拉牛队用力将它们分开,以确保比赛的安全与公平。这一过程,展现出的不仅是对斗牛的关爱,更是对传统规则的尊重与传承。

从高空俯瞰,九洞斗牛塘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众人全神贯注地观看斗牛,场面蔚为壮观。无论是本地村民,还是远方游客,都被这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沉浸在紧张刺激的比赛氛围之中。

斗牛,作为在从江传承长达两千多年的民俗民间文娱竞技活动,俗称为“牛打架”。它承载着苗侗民族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不仅仅是一场力量与技巧的激烈较量,更是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重要舞台。每年秋收结束至来年春耕前,以往每逢亥日举办的斗牛比赛,考虑到不影响孩子们读书,近年来调整为在周末举行。如今,斗牛已成为当地各民族欢聚一堂的盛大盛会。

在此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分享喜悦,交流情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它打破了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各民族在共同的爱好和传统中找到共鸣,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近年来,从江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充分挖掘斗牛活动的潜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通过举办斗牛比赛,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们在感受激烈比赛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苗侗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此外,斗牛活动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周边的餐饮、住宿、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在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方面,斗牛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它让各民族在共同参与中,增强了对彼此的认同和尊重,共同构建起一个和谐共处、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从江县的斗牛文化,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一种团结力量的体现。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4-10-21 从江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72301.html 1 传统斗牛点燃乡村旅游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