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0月22日

麻江县靛冲村:

蓝靛古地 蓝莓新韵

○ 通讯员 赵华甫

麻江县杏山街道靛冲村,昔日因村前约0.5公里的山冲内盛产蓝靛,曾开办过染坊而得名。如今,这个古老的村寨却因千亩蓝莓种植示范基地而焕发生机,名扬四方。郁郁葱葱的蓝莓树,犹如镶嵌在大山之中的绿色翡翠,谱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靛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寨,面积约25平方公里,人口1700余名。各族人民团结融洽,以智慧和勤劳世代守护着这片土地。昔日,蓝靛种植与染坊曾是靛冲村的标志,如今,浆果之王蓝莓,一举成为该村蓬勃发展的主导产业。

靛冲村瞄准现代农业,打造了山春园千亩蓝莓种植示范基地,为村民带来新的希望。蓝莓果实硕大,色泽诱人,产值逾300万,村民因此得以增收,生活得以改善。基地不仅带动了就业,更提升了村民的年收入,昔日的蓝靛已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蓝莓的勃勃生机。

周末,雨后的靛冲村更显清新。笔者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过翠绿的田野,眼前的蓝莓园如诗如画,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香。雨后的蓝莓基地,满目翠绿,蓝莓果挂满枝头,晶莹剔透,仿佛在诉说着靛冲村的新故事。

行至烂泥山,这里的传统土陶工艺见证了历史的积淀。陶土、拉坯、烧制,匠人们的手艺代代相传,每一件土陶制品都承载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如今,烂泥山的陶瓷有限公司,产品琳琅满目,匠人精神熠熠生辉。土陶制品远销各地,匠人们的手艺与执着,为村子赢得了赞誉,也带动了村民的富裕。

由蓝靛到蓝莓的转变,见证了一个靛冲村的转型与发展。张师傅们的工匠精神,如蓝莓般璀璨,如土陶般深厚。他们用双手和智慧,塑造了靛冲村今日的繁荣,也孕育出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日落时分,我离开了烂泥山,但靛冲村的故事和精神,如同蓝莓的香甜,久久地留在了心中。靛冲,一个值得探访的地方,蓝莓的翠绿与土陶的温润,交织成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 2024-10-22 麻江县靛冲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72430.html 1 蓝靛古地 蓝莓新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