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肖明忠 王岩弟) 眼下,正是秋冬种的好时节,在天柱县的坝区,随处可见群众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翻犁土地、搭建大棚、育苗移栽……一派热火朝天的秋耕秋种景象。
连日来,在蓝田镇楞寨村羊肚菌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抢抓农时在田间打孔、插杆、绑扎拱管。
“我今年是第三年种植羊肚菌。羊肚菌产业发展前景好,今年又种了10多亩。”楞寨村种植户杨钟倡说道。
近年来,蓝田镇依托坝区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产业结构升级,将羊肚菌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大力推进“稻+菌”“稻+油”模式,让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变成群众的“增收田”,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渠道。
在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羊肚菌种植基地里,村民们也在忙着搬运竹条、扎孔、搭建大棚……
据了解,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业科研、菌种培育、示范种植、初深加工等于一体的企业。
“今年,我们通过‘村企共建’模式种植羊肚菌300亩,公司自主种植了1200亩。目前,我们正在搭棚,预计11月中旬开始种植。”基地负责人佘邵陵说。
兴一个产业,利一方群众。从翻地、搭棚、管护到成熟采摘,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
“我们公司每年带动600余人就业,支付务工费用300余万元。”佘邵陵介绍说。
“全镇今年计划种植羊肚菌1500亩以上,积极协助企业完成土地流转等相关工作,并着力加大水利设施的保障力度。”蓝田镇党委书记龙均才说。
今年,天柱县计划种植冬季农作物31万余亩,以种植油菜、蔬菜、早熟马铃薯“二菜一薯”为主线,持续优化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让“农闲田”变“增收田”。
“在秋冬种期间,我们组建技术专家组分区域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围绕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控、安全越冬、防灾减灾等关键环节,把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送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提高秋冬农业种植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