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0月27日

警惕扫码骗局盯上老年人

○ 杨玉龙

前不久,山东人李女士的父亲为领取一盒鸡蛋,扫码成为当地一家新开业小超市的会员,后被拉入一个数百人的社交群,群主声称群里会不定期免费发放各种礼品。直到有一天,父亲花1000元购买了6袋酸奶粉回家,还乐呵呵地称这款产品有“增强免疫力”奇效,李女士这才意识到,父亲陷入了扫码骗局。(据10月23日《法治日报》)

老年人信息闭塞、认知较弱,缺乏险防范意识,加强扫码骗局相关知识的宣传警示很有必要。据悉,“地推”引流目前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坑骗老年人的主要渠道,如,在街边以“扫码送礼”的形式吸引老年人;以店铺新开业为由,用红包做诱饵,甚至主动帮忙操作手机;伪造代理公文,称为群众开通电子政务服务。这些均是骗子的惯用手段,相关部门及媒体当常态化开展宣传警示。

同时,用法治守护老年人的权益。一方面,公安部门要坚决打击涉老诈骗行为,加大对网络诈骗行为和违法人员的打击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应建立健全老年人权益保护机构,设置专门的法律援助中心,畅通维权渠道。再者,相关部门要加大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严肃惩处非法泄露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和个人。

综合防范也应引起重视。具体来看,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安装防骗软件及时拦截可疑来电,过滤垃圾短信息;提升老年人对新技术的适应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协会和城乡社区基层组织要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为老年人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家人也应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及消费习惯,防范情感关怀缺失给老年人带来的伤害。

对于老年人自身,应该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扫码骗局类型多样,有网络谣言、虚假广告、网络诈骗、低俗色情等,就应该摒弃贪图便宜的心理,谨防馅饼背后是陷阱。同时,遭遇权益被侵害,要及时与家人沟通,固定好证据,比如聊天页面、广告界面、支付凭证截图等,并向公安部门或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线索,寻求帮助,依法维权。

--> 2024-10-27 1 1 黔东南日报 c273082.html 1 警惕扫码骗局盯上老年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