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0月27日

麻江县贤昌村:

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展新颜

本报讯 (通讯员 徐凌枫) 党的二十大以来,“千万工程”的实践与运用,犹如一场及时雨,让麻江县贤昌镇贤昌村小寨,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闪耀着光芒。

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贤昌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千万工程”的实施。干部带头示范,积极参与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今年以来,小寨召开院坝会、协商会、家庭会31次,约定小寨“一约四会”制度,约出了小寨文明新风“四减四控”,不高价彩礼、不乱办酒席、不奢靡攀比;还完成示范户创建50户,其中庭院净化5户、庭院绿化5户、庭院文化5户、庭院经济35户。同时,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和引导,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发展意识和文化意识。在党建引领下,贤昌村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千万工程,开启乡村蝶变之路。曾经的贤昌村小寨基础设施薄弱,道路崎岖不平,村民出行不便;环境卫生堪忧,垃圾随意丢弃,污水横流;农业生产方式传统,产业单一,农民收入微薄。村庄缺乏活力,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千万工程”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贤昌村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整治,贤昌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曾经杂乱的道路变得整洁宽敞,路边的垃圾被清理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欣欣向荣的蔬菜田块和郁郁葱葱的绿植,村庄里的老旧房屋特别是“罗成章故居”经过修缮和改造,展现出独特的乡村风情。

产业振兴,筑牢乡村发展根基。该村紧紧抓住“千万工程”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 2023年以来,贤昌村采取“公司+大户+农户”的合作社模式,利用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资金50万元,发展黄瓜种植200亩、西红柿种植15亩。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乡村旅游产业,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开发了“贵州抖农”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文化传承,凝聚乡村振兴力量。小寨注重发挥精武文化优势,展现军人严谨之风,体现军人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韧劲,采取群众自发自愿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在2023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两届鹏山靓寨民俗文化艺术节。同时借助“贵州抖农”平台,开发象棋、垂钓、台球等线上线下乡村周末游,今年成功吸引游客5万人次到贤昌村小寨游玩,充分展现了民俗文化,展现了小寨依寨人文魅力。文化的传承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灵魂。

未来,贤昌村将继续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 2024-10-27 麻江县贤昌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73089.html 1 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展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