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罗玉龙) 近年来,雷山县因地制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在粮食生产安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体系健全和生态品牌培育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着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扩大油料种植,推广良种良法,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截至目前,全县粮油生产完成种植面积17.63万亩,粮食总产量5.17万吨,创建完成党政领导领办粮食高产示范点28个16000亩。
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围绕茶叶、天麻、蔬菜(辣椒)、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聚焦优势单品、优势区域,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布局,提高规模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坚持“稳生猪、增牛羊、扩家禽、促水产、养特色”的发展思路,推进畜牧渔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县茶叶产量6665.08吨,发展中药材种植6.94万亩、蔬菜种植7.7136万亩、水果种植5.2155万亩、食用菌1549.4亩,生猪存栏6.5131万头,肉牛存栏2.2866万头,家禽存栏28.2433万羽,水产品总产量1432.25吨。
着力建设产业基础设施。持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牵引,持续推动适用山地的小型农机推广应用。今年以来,争取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农机购置补贴85万元,争取资金280万元用于新增农机设备120台套,扶持全县农机服务经营主体8个;建成示范点4个,综合示范面积0.4万亩以上,示范点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96%;新建高标准农田800亩。
着力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持续实施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行动,聚焦茶叶、乌杆天麻、鱼酱酸等优势加工品种,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加工头部企业。2023年底,列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调度名单96家,年度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55%,力争到年底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7%以上。
着力培育绿色生态品牌。紧盯“苗侗山珍”农产品库建设,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县域农产品品牌等多级联动的农产品品牌格局。目前,全县获得菜篮子基地4家,“圳品”认证企业1家,认证产品5个;今年申报菜篮子基地1家,申报“圳品”1家,认证产品14个。全县培育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培育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7家、州级示范社13家。在全国家庭农场名录中登记家庭农场269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2家、州级示范家庭农场21家。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