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0月29日

“村超”好声音 建行排头兵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杨兵的“村超”记忆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亮明

在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建设银行天柱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杨兵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该荣誉今年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进行表彰,中央金融系统仅2人获奖。

2023年5月,由榕江当地20支村队发起的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村超”)打响。此后,山中小城的这一赛事火爆“出圈”。盛况空前的背后,离不开一群人对足球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付出,身份多样的杨兵便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我们在球场上踢出快乐和纯粹,也踢出文化和希望,全村老少的支持让我们走到了今天。”作为土生土长的榕江人,杨兵在当地浓厚的体育氛围感染下,自幼便爱上了足球。20年前,热爱足球的杨兵与队员们一起在村子对岸的河沙坝上,扛起锄头挖了一个多月,树枝作球门、石灰粉画线,开垦出一片简陋的足球场。

“如果把‘村超’比喻成一个孩子,首先是这个孩子的本性很好,基因很好,初心很好。”正如同行者所言,足球是队员们凑钱买的,场地就是河沙坝旁旱田里的沙地,杨兵和队员们对足球的热爱并不因简陋的条件而褪减。“村超”的爆火在于简单纯粹,而这也一直是杨兵对于足球的初心。

怀揣对家乡足球的传承之情和对留守青少年的关怀之殷,杨兵和他的妻子商量着与队员们发起“做优秀少年 享快乐足球”公益青训计划,将村中的孩子召集起来,让孩子们接受专业训练。缺少训练装备,他和妻子就组织村民自发捐款,给孩子们购买球衣、球鞋、训练设备;没有专业教练,他和妻子便与队员们利用业余时间轮流陪伴孩子们训练,夫妻俩在日复一日中带动青少年团结友善、积极进取。

“小时候,我们只能在河沙坝上踢球;现在,带孩子们在条件更好的绿茵场上比赛,很开心、很满足。”近10年来,在杨兵夫妻俩与队员们的努力下,青训队里的孩子们不必为训练经费而发愁,喜欢足球的孩子能够以最纯真的热爱把足球精神延续下去,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如今,村里的“野生球员”们已成长为一批批赛场上的“正规军”“主力军”。

从20年前拿着锄头在河沙坝旁挖足球场,到现在全县有30个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足球场地,榕江对足球的热爱从未改变。出租车司机、理发师、个体户、特警……这群年龄跨度15岁到50岁,来自榕江县各村各寨、各行各业的足球爱好者,自发成为多个球队的队员、裁判、球迷。

基于对球员、本土文化的熟稔和在工作中养成善于观察的职业习惯,杨兵在“村超”开赛之初便自荐公益解说员一职,虽然不专业,但因热爱而充满信心。“村超”的组织者,比赛现场的公益解说员,杨兵多了一个身份,更多了一份责任。

一颗建行心,连接两座城。杨兵的工作地在天柱县,距离榕江大约2小时车程,每周五结束了忙碌的工作后,他都会连夜驱车200多公里赶到“村超”赛场。周日赛事结束后,再返回天柱县准备新一周的工作。刚开始进行解说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他就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体育知识和各地文化,很快就凭借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业余解说员中的“专业选手”。解说台上,他激情澎湃地为球员们加油鼓气,创造性地将汉、侗俗语和文化穿插到解说中,以极具辨识度的嗓音传递出最纯朴的乡情,深受游客和球迷的喜爱。

每次比赛结束,被球迷、游客们称为“村超黄金嗓”的杨兵都会用话筒引导上千名观众手牵手围成多层圆圈,在足球场中唱跳“多耶”舞。“杨行长的解说太精彩了,让我们不懂足球的人都能快速融入观赛。”“去榕江旅游的游客太多,酒店一房难求。私信杨行长后,他热情帮忙联系当地实惠的特色民宿和美食,真是一份‘活攻略’。”球迷激动万分,杨兵也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网红行长”。出彩的解说吸引着许多客户、伙伴慕名而来,无数观众从杨兵的“解说粉”变为“事业粉”。

解说之余,杨兵还组织建行同事们主动化身志愿者,热情为外地游客解决住宿、交通等问题,分享榕江旅游信息和“村超”赛事资讯,为现场观众寻人、寻物,宣讲金融知识,“百宝箱”式的贴心服务让游客拥有最佳观赛体验。

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杨兵成长的法宝,无论多么频繁地奔波于工作地与赛场之间,他都不忘本职,每天提前到岗主持网点晨会,和大家一起主动助企纾困、攻坚业务难点,为中小企业出谋划策、寻找融资通道。同时,力图创新,助推实现“公安阳光执法涉案资金监管平台”落地县域,延伸各类普惠金融服务触角,深入田间地头问需,一份份或大或小的收获都写满了杨兵的执着和韧劲。

“村超”的火爆“出圈”让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得以被更多人看见,也带动当地特色服饰等手工艺品“出圈”。榕江村寨里以往赋闲在家的绣娘们,有了在家门口、江水边、榕树下发挥特长就业创收的自信。

“有位球迷是建行客户,他在‘劳动者港湾’休息时得知‘村超’的衍生绣品是苗、侗族绣娘们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之后,特别感动。请我帮忙联系购买300个‘村超牛’吉祥物公仔。”在杨兵的“穿针引线”下,40多名绣娘一起赶制,3天内便将“村超牛”绣品顺利送到这位球迷手中。

“刺绣是老姐妹们从小就会的手艺,‘村超’火爆‘出圈’后,刺绣产品的销路也跟着打开了,坐在家里就有接不完的活儿。真没想到,还能靠儿时学会的手艺挣钱。”榕江县古州镇口寨村一位绣娘激动地说。现在,回到寨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绣娘们围坐在树下,将传承了千年的蜡染布缝制技艺继续传袭。

既是“村超”人,也是建行人。金融“活水”不断涌入榕江县车江乡三宝侗寨旁的都柳江,这是“村超”的发源地,也是杨兵通过简单纯粹的热爱释放出家乡情怀的主阵地。“村超”不仅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无限活力,更带来了无限可能,就像都柳江水一样奔涌不息、魅力更甚。在这里,“建行蓝”的奋进底色正为“摊位经济”提供商户服务、为“黔货出山”提供交易撮合、为“乡村民宿”提供平台链接、为企业入驻提供融资服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断延伸“村超+”的产业链条,球迷们、游客们的火热将带动这方乡土从“爆火”走向“长红”。

--> 2024-10-29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杨兵的“村超”记忆 1 1 黔东南日报 c273291.html 1 “村超”好声音 建行排头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