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邹燕 何宣杰 赵唯茜) 今年以来,丹寨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科技农业,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一条可持续、高效能、充满科技范的养猪产业链逐渐在丹寨成型。
走进位于扬武镇排中村的一家养猪产业基地,800头毛发光亮的黑毛猪在1500多平方米的猪棚里撒欢。与传统的隔断养殖方式不同,这是一个现代化生态养猪场,闻不到任何异味,也见不到粪污,小猪拥有足够大的生活、运动空间,散养式的养殖方式,让小猪得到了更好更健康的成长。
“平均每头猪的生活空间达两平方米,传统猪场是一栏一栏的将猪隔开的,猪没有运动,我们这里的猪每天都要跑10公里以上,所以它们的身体非常健康,肉质更加好。”贵州绿尚鲜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杨玉林带着笔者参观了养殖场。
除了生活空间的扩展,生活场地也大有文章。为解决传统养猪场异味重、粪便清理困难等传统养殖难题,该养殖基地通过利用农作物秸秆、锯木屑以及废菌包等经过粉碎,加入3000多种微生物形成微生物培养基,再将培养基以80厘米的深度进行圈内铺垫,生活在培养基上的小猪所排出的尿液和粪便将通过微生物分解,24小时内就能消耗每天所产生的排泄物。
在吃食方面,猪场也下足功夫,采用营养搭配的方式,添加了中药材以及氨基酸,这不仅有助于小猪的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还确保了小猪每天能够增重0.35公斤以上。科学合理的饮食配方,加上机械化精准投喂,既为黑毛猪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也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该养殖基地拥有31项专利支撑,专利涵盖了养殖技术、饲料配方、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为猪场的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养殖基地预计在1年内实现出栏数量达到10万头。
“我们是订单式的养殖,销售到广东和贵阳等地,市场供不应求,所以我们准备扩建二期,二期工程完成以后能达到年存栏5000头,年出栏1万头左右,产值在3000至4000万元左右。”贵州绿尚鲜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都竹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