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米良
酸汤是融入苗族同胞血脉里的味道,古朴而热烈,犹如纯朴好客的苗家人。
贵州人嗜酸,苗家人尤甚。“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类似的俗语广为流传,里面饱含着深深的执着和浓浓的偏爱。外地的游客,但凡在饭点进入苗寨,首先扑鼻而来的一定是空气中弥漫着的酸爽味道,让人口舌生津,这也是苗家人“家家户户吃酸、顿顿离不开酸”的生动写照。其中的缘由,主要是自古以来贵州不产盐,所有的盐都靠外运,在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苗族先民发挥聪明才智,找到了替代盐的办法:通过制作酸汤佐伴菜肴入味,老少咸宜、浓淡相宜,不仅克服了缺盐的困境,反而别有一番风味了。
因为各地口味不同,加上酸汤发酵的微生物环境和原料、工艺上的差异,制作出来的酸汤风味迥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红酸,有毛辣角酸、红油酸、辣酱酸、虾酸、臭酸五种;一类是白酸,主要是米制白酸和面制白酸。食用酸汤以火锅为主,牛肉、猪脚、鱼、新鲜蔬菜等等,或荤或素,一切食材皆可与酸汤搭配,触动味蕾,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中医讲的是“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黄帝内经》认为通过食物调理促进人体机能,酸汤开胃健脾、帮助消化、利肝护肝,也称得上是滋补美食了。现在,酸汤鱼、酸汤牛肉、酸汤猪脚随处可见,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百姓餐桌的生活日常。与此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游客的青睐,特别是今年爽爽贵阳吸引了四方宾朋蜂拥而至,酸汤美味也成为打卡美食。
这几年,黔东南酸汤的餐饮品牌陆续开到了省外、国外,受到国内外朋友们的追捧和喜爱。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不管是南甜北咸,还是东辣西酸,都值得我们一尝。纵然生活中有万般辛劳,当你俯下身来安享一顿美食,所有的疲惫与烦恼皆是过眼云烟。正是这碗人间烟火,抚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