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道东 )近日,剑河县碳汇交易运营中心向麻江县钟某某颁发了全省首张“林业碳汇+司法+生物质燃烧”碳中和证书,这标志着该中心在实体化、规范化运营方面迈出了崭新一步,同时也开启了剑河县林业碳汇与大气污染排放碳中和的新征程。
据悉,在农业农村部帮扶指导下,剑河县积极探索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较好地带动了群众增收。
编制林业碳汇规划,推动林库变碳库。引进有关公司,协助编制林业碳汇发展规划,申报中国自愿核证减排项目,三期林业碳汇规划实施林业人工造林碳汇项目及中幼林项目共计143.39万亩(1亩=0.0667公顷),年减排碳共计137.44万吨。按照2023年6月CCER价格指数(复旦碳价指数)测算,实施三期总计可收入13.74亿元。
组建林权收储公司,推动林权变股权。累计完成林地流转和林木收储面积5.96万亩,支付收储费用1.76亿元,受益农户4970户15045人,户均增收3.5万元。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260个,带动农民12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实现劳务总收入2400万元以上。
发行林业碳票,推动碳票变钞票。出台《林业碳票管理办法》,明确县域内权属清晰的森林可申请制发林业碳票,制定林木纳入标准和固碳量计算方法。鼓励银行、保险部门开发金融产品,参与林业碳票登记、管理、抵消、质押、交易,发行黔东南州首张林业碳票,获得林权抵押贷款3700万元,带动300余名群众增收。
成立运营中心,推动资源变资本。公司与林农签订碳汇交易协议160份,由县林业局核发碳票,依据2023年6月CCER价格指数收购160户低收入农户的“碳票”,并由碳汇交易银行贵州银行剑河支行完成代付第一笔预购碳汇资金96万元,带动160户户均增收6000元,最高达62780元。
实施林业碳汇认购,推动碳罚变碳金。2024年3月,钟某某因在自家土地土坎上烧杂草致使火势蔓延,引发山林火灾。山林火灾不仅破坏森林生态系统,还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气候变化。传统的森林火灾评估大多侧重于森林资源损失和经济损失,对大气排污量的核算相对不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将司法办案与释法说理同步推进,深入农户家中,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联系剑河县碳汇交易运营中心对火灾发生地进行现场勘察,针对生物质燃烧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并购买林业碳汇进行碳中和的路径反复研究确定。在检察官、法官以及林业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钟某某主动购买林业碳汇,认购林业碳汇减排量53.96吨,折合人民币4586.6元。对本次火灾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碳中和,并领取了碳中和证书和购买碳减排量凭证。
剑河县聘请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为剑河县人民政府碳汇咨询专家,并与贵州大学、州检察院建立我省首个碳汇与司法办案实践教育基地并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为落实最高检关于打造检察文化品牌的指示要求,剑河县检察院积极创建“剑蓝·碳绿”碳汇检察品牌。
目前,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大力推进下,司法碳汇代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办理林业碳汇相关案件14件,发放可用于分红的碳汇认购资金13.72万元,帮助500余户林农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