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1月01日

“自给自足”到“就业致富”

—— 记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

○通讯员 吴昌莉

山风吹过,吹散了往日的尘埃,也带来了新生活的曙光。易地扶贫搬迁前,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年轻人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踏上外出务工的征途。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城市的边缘漂泊,用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而村里的老人们,依旧守着那片土地,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种水稻、养猪、养牛等,往往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因素,产生的经济作物无法转变为商品,增收渠道非常窄。

然而,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这一切。当村民们告别故土,走进新的安置点时,这里的就业渠道更加多样化,外出务工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安置点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就业服务信息和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在新的岗位上稳定下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安置点坐落在榕江县城区、工业园区和车江大坝农业产业园,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近创业就业条件。有的群众开起了小店,当上了老板;有的村民借助网络的力量,成为网络主播,将自己的生活分享给更多的人。更多的群众则实现在家门口务工的梦想,告别背井离乡的日子。

在榕江县车民街道富民社区,搬迁群众石鸿杯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他是一位少数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在“村超”火爆出圈后,他瞄准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开始在家生产“村超”蜡染服饰。从原料到产品,从产品到销售,他一步步建立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如今,石鸿杯的生产作坊每天人来人往。他的产品不仅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还远销到外地。在他的带动下,有6-8名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他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共同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石鸿杯的故事,是榕江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众多村民生活变迁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新时代的篇章,也诠释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谛。他们告别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身份,成为“按月领薪”的新市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2024-11-01 —— 记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 1 1 黔东南日报 c273772.html 1 “自给自足”到“就业致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