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坚决扛起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的重大政治责任,实现了30.81万人搬出大山,圆梦小康。同时,全州在相继建设三板溪、宣威水库等一大批水利水电航电项目时,搬迁安置移民10万余人,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本报开设《移民小故事》专栏,刊发来自移民一线的新人新事,讲述全州各民族手足相亲、奋斗圆梦的故事,向伟大时代致敬,向移民群像致敬。
○通讯员 吴昌玉
“蔬菜啥的不用买,想吃啥去地里摘”的生活方式是大部分农村人的常态,但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搬迁群众吃什么成了一个难题。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在吃饭方面的“愁”问题,台江县台拱街道秀眉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组织居民召开院坝议事会,并决定将安置点里靠山的那片荒地开垦为菜园,在解决群众吃饭问题的同时,还能壮大社区集体经济。
达成一致,说干就干!2023年2月,在秀眉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社区全体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安置点群众以及社区在职党员,共同对荒地进行开垦。开垦过程中,石头很多,簸箕来挑;杂草丛生,锄头助力。大家齐心协力,分工明确,锄地松土,编制篱笆,划分地块,播种种植,最终建成了亲亲菜园。
为了发展社区集体经济,亲亲菜园的菜地被划分为了66块,其中19块给搬迁群众自行种植,剩下的地块施行托管认领的模式,按照360元/年的价格由帮扶单位、在职党员进行认领,这种托管菜园的形式为社区集体经济创收2万余元,并提供了16个就业岗位。
亲亲菜园的建成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吃菜问题,减少了他们的日常开销,并通过这种集体协作的方式,有效拉近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