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通讯员 吴兴黔
从江县,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和美乡村,从江县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实现了乡村的华丽转身,演绎了一段令人瞩目的蝶变传奇。
金秋十月,走进从江县的乡村,中药材、百香果、香猪、香禾糯……这些特色产业如同繁星点点,点缀在从江的大地上。田间地头到处是乡亲们忙碌的身影,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里,每一个产业都承载着大家的梦想和希望。
吹芦笙、踩歌堂、长桌宴……今年国庆期间,在从江县銮里村,来自本村及周边苗、侗、瑶、水等民族的群众身着盛装,与来自省内外的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共贺新中国75周年华诞。
“第一次来到从江,感觉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见到我们都会主动打招呼,还邀请我们到家里去做客。我们来这里体验到了千人长桌宴,品尝到了当地特色美食,太开心了。”来自广东的游客杨晓琳说,一家自驾来从江游玩,体验感非常好。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从江县根据县域资源特色,选择了百香果、中药材、油茶等作为主导产业,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产业兴旺方面,从江县合理规划布局,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百香果、中药材、油茶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24年,从江县累计种植百香果22670余亩,全年预计产量1.695万吨,产值3.39亿元;香猪养殖上,新增香猪3.8万头,带动15080余户增收致富……
这几年,从江县积极探索产业联农带农机制,要求经营性项目利益联结农户、带领农户发展,引导农户参与基础类项目施工获取劳动报酬,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着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家住从江县谷坪乡银潭下寨的潘老归是百香果种植大户。2024年,他家种植百香果80多亩。在悉心照料下,他家的百香果品质比较好,在8月16日的贵州省首届百香果品鉴大会中,潘老归从基地带去的百香果深受专家组好评,还荣获了二等奖。
“当时一听说我家百香果获奖,心里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今年我家的百香果产量5万公斤左右,总产值80万元。我平时都是毫无保留分享种植经验给其他种植户,希望大家都能种好。”潘老归信心满满地说,通过发展百香果产业,不仅自家的生活得到改善,还带动周边其他村寨一起发展好产业,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江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农村户厕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今年以来,该县强化乡村治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创建州级、县级示范村60个,建厕238个,改圈720个,实现农村垃圾收集点全覆盖。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从江县充分发挥了结对帮扶的示范辐射作用。自佛山市南海区对口帮扶从江县以来,南海、从江两地围绕“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市场+贵州产品”等“4+”模式,大力深化合作模式,同时助力“黔货进湾区”,2023 年助力销售从江产品 2.8亿元。截至目前,已引进新落户企业 12 家,合同投资额 4.84亿多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政府、企业、社会与村民携手共进,从江县的每个角落都在蜕变,老旧房屋焕然一新,荒地变花园,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绘就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