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欧阳力) 今年以来,州直机关工委实施机关党建赋能增效、基层减负提升、整治“形象工程”、营商环境治理“四项行动”,推进机关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
实施机关党建赋能增效行动。积极搭建“两个作用”发挥平台载体,组织80个州直机关直属党组织全覆盖开展“1+N”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州直机关党员干部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篇章中当先锋、作表率。推进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三联三助”工作,加强机关党支部和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州直机关284个党支部结对帮扶289个村党支部,374名机关党员干部赴村工作,发挥州直机关党组织政治和组织优势。推进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深化拓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推动州直机关284个党支部、4900余名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开展报到服务,开展联建共建活动330次,参与志愿服务7816次,帮助社区解决困难165个,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实施基层减负提升行动。聚焦“六大坚决整治”总要求,组织和督促州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决扛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责任,以钉钉子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州直机关工委走在前、作示范,通过考核指标“瘦身”等系列举措,切实让机关党员干部更好集中精力抓业务、促发展。2024年党建成效考核指标36项,较2023年度考核指标75项减少39项,精减52%。2024年高质量考核事项指标13项,较2023年度考核指标49项减少36项,精减73.46%。
实施整治“形象工程”行动。持续开展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州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察实情、讲实话、干实事。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防范和纠治“新形象工程”的重要批示精神,对照“新形象工程”的种种表现,督促州直机关党组织强化自查整改,坚决杜绝和防止“精致”党建等方面的新形象工程。2024年以来,州直机关未发现存在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问题。
实施营商环境治理行动。积极联合州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组织开展对政务服务窗口、行政审批效率的监督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组织开展接访接待、行政审批、服务群众窗口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专项治理。督促落实《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州直机关各单位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优化审批流程、加强信息共享等措施,建立了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联审联批”、政务服务监督问效常态化协作联动等工作机制,不断擦亮“贵人服务”品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