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赵华甫
清末戊戌科状元夏同龢故里,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南面3公里处,麻江县中部第一高峰宋鹏山下,群山之间,隐藏着一个叫汪沟的美丽布依寨子。
据《贵州省麻江县地名志》记载:“(汪沟)地处山冲,村前有条沟,沟水注入贤昌河。每当洪水暴发,水冲泥沙,沟渠被阻,四处漫溢,沿沟稻田淹没,一片汪洋,汪沟以此得名。”
然而汪沟文友罗鸿韬老师却告诉我,古时候这里先是汪姓和勾(苟)姓居住,故名“汪勾(苟)”,后人记为“汪沟”。后不知什么原因,汪姓和勾姓迁出此地。之后罗姓、王姓等先后移居,繁衍至今,已有三十多户。汪家尚有坟茔遗迹,勾(苟)无有力证据。
2024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从麻江县城出发,经过夏同龢状元府景区,往南走,过高架桥,往撇坡寨方向,来到洗布河边。我沿着洗布河岸边,走过了撇坡寨,在路的拐弯处,只见一块印着“汪沟”两个字的蓝底白字路牌映入我的眼帘。在麻江我游历过很多少数民族村寨,而汪沟我却是第一次来。
沿着进寨的水泥路走去,只见这里地处山冲,中间宽处有个小坝子。一条从宋鹏山流下来的溪水,由坝子中间蜿蜒而过,汇入从都匀流经麻江的洗布河。溪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甘之如饴。溪水两边是一弯弯梯田,寨子里的布依人家,就镶嵌在上脚下、梯田边、溪水旁。远远望去,宋鹏山上“雾锁山头山锁雾”,山下的汪沟“天连水尾水连天”。
时令已过霜降,只见山色斑斓,秋意浓如酒。此刻的汪沟布依寨周边,已不再是春日的嫩绿、夏日的翠绿,而是一种秋天的金黄与火红交织的斑斓。寨子宁静和美,宛如世外桃源。
来到文友的一方鱼塘边,见到水塘浅到二十公分左右,成千上万的小杂鱼吸引着几种常见的鸟到此捕猎。有马秧鸡、三叉、马白鹠、喜鹊,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以及小巧玲珑的黄豆鸟,另外还有其它叫不出名鸟儿。水塘成了这些鸟儿的天然餐馆。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在这莽莽苍苍的大小山深处,若隐若现几处民居的周围,高高低低的枞树、青杠树、柿花树、栗子树及各种野树的树梢之上,在暮霭梦幻般的山色里,白鹳起起落落,虽隔五十米远近也历历可数。真有点落霞与白鹳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韵致。
状元故第狮山,与汪沟布依寨汪沟的龙虎坡相映成趣。据当地文友介绍,汪沟寨建房屋之地,又名大树脚,可以想见旧时应有古树参天,郁郁葱葱。寨子门前的溪水源于宋鹏山西南麓的水头冲,源头的白岩称白虎,得名于天地造化之功。门前的龙虎坡,与状元第后面狮山遥相呼应。因岩石结构奇特,泉水叮咚,响不绝耳,旧时老人嫌吵闹,用石锤毁之,仅留下龙虎坡的名字。从汪沟上宋鹏山,必经龙虎坡的龙角。宋鹏山下,有一石崖,称爷辟崖。相传为张三丰夜晚赶山填海至此,恰逢公鸡打鸣,一怒之下以斧辟之,留下遗迹,故有爷辟崖。宋鹏山下有一大溶洞,洞内洞外,奇石异草,亦假亦真亦虚亦实如梦如幻,好似人间仙境。把汪沟布依寨附近的遗迹,与状元故里的人文景观串连起来,堪称人杰地灵之境地。
而今,汪沟布依寨一排排崭新的农家洋房别墅拔地而起,窗明几净,仿佛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昔日泥泞的小路也被铺成了水泥路,两旁栽花种草,花香四溢。溪水两旁建起了一排精美的步道和石桥。桥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汪沟布依寨的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原本以农业为主的村民们开始尝试外出务工,发展起了建筑业,寨子里的布依族兄弟成立了建筑公司,带领村民承包工程。这不仅让村民们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也使得这片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就是我眼中的汪沟布依山寨——一个古老而又焕发新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