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
随着季节的更迭,我州又迎来了一年大丰收,漫山遍野的果蔬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今年,麻江县宣威镇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橘子、八月瓜等特色水果产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村民增收。
柑橘作为宣威镇优势产业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在5000亩(1亩=0.0667公顷)左右,前几年,因树种老化、品种落后,宣威柑橘销售形势不容乐观。2018年,宣威镇探索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子,鼓励农户更新水果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现在我们的橘子已经进入采摘期,价格是5元一公斤,今年引进了新品种,皮薄口感好,比一般的橘子优势明显。”有着二十余年柑橘种植经验的宣威镇城中村种植大户杨玉国抓住机遇,通过发展皇帝柑、沃柑等优良柑橘种植。目前,他更新的柑橘面积已有100亩,每亩收入在1万元左右。
同样,宣威镇翁保村乌羊麻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种植的200余亩猕猴桃也迎来了丰收。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果树长势喜人,放眼望去,一颗颗色泽纯正、大小如拳头般的红心猕猴桃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
“猕猴桃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目前的价格基本上是在30元一公斤。”宣威镇翁保村乌羊麻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负责人周杨戈表示。随着猕猴桃糖分渐足,订单不断,周末更是迎来众多到地采摘的客户。
近年来,麻江县不仅大力发展特色水果,还持续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推动水果采摘、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农旅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精品水果种植11万亩,综合产值8.4亿元,带动2.38万名群众增收。
在岑巩县注溪镇楠木坳思州柚种植基地,一株株郁郁葱葱的柚子树整齐有序地布满山头,一个个硕大饱满、黄澄澄的柚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村民们穿梭在柚林中正忙着采果、挑果、装筐、搬运等,现场一片繁忙。
岑巩县种出来的思州柚个大皮薄、肉嫩、汁多、味甜,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贵州省名牌农产品、国家无公害认证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
“我们这个柚子口感非常好,不仅深受国内消费者喜欢,在国外销售市场也同样受欢迎,今年跟俄罗斯、吉尔吉斯坦、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等国签订了200万美金的订单。” 岑巩县民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寿军说。这些柚子将搭乘中欧班列“出海”,陆续发往中亚、欧洲等地。
岑巩县以全省“乡村外贸”首批试点县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外贸”产业,全力将种植面积广、产量大、知名度高、群众增收效果好的思州柚打造成为“乡村外贸”爆款单品。目前,全县思州柚种植面积3.61万亩,预计产果 5.95万吨,可实现年产值 2.97亿元。
时下,丹寨县各地吊瓜也迎来了丰收季。走进排调镇岔河村吊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墨绿的枝蔓爬满藤架,一个个金色的小吊瓜像一只只小灯笼般垂挂在藤蔓下,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在基地间,正忙着采摘、搬运、分拣取籽,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排调镇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吊瓜种植产业,让村民们尝到了小吊瓜带来的大甜头,给当地1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岔河村吊瓜种植有50亩,目前的市场价大概在16元左右,一年产值大概在7万元左右。” 丹寨县排调镇岔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有武说。
吊瓜收成后,就会装运到贵州丹寨县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精”“深”加工。吊瓜子到达加工厂后,经过晒干、挑选、炒制、装袋等多道工序后,吊瓜子就变成了粒粒“金瓜子”,价值大大提升。今年,该公司收购丹寨县6个乡镇的吊瓜子100多吨,价值达400万元。
据贵州丹寨县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财长介绍,该公司充分利用丹寨县吊瓜原料资源优势,不断增强产品研发力度,着力构建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丹寨县吊瓜种植面积6750.5亩,预计产量达1012吨、预计产值达3036万元,“精”“深”加工后的吊瓜子价值提升30%,附加值大幅提升。
丰收盛景如诗如画,正诉说着黔东南农业蓬勃发展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