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1月05日

施秉县白塘村:

产业振兴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健 黄义双 杨彤 杨旭) 近日,笔者来到施秉县城关镇白塘村一家刚营运的冬瓜加工厂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将刚采摘来的冬瓜进行分拣、削皮、加工,一气呵成。

在该村150余亩的冬瓜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采收最后一批冬瓜。

“今年冬瓜是个丰收年,价格也不错,每公斤收购价2.2元。”冬瓜种植大户雷邦明开心地说。

2019年,白塘村引进黑皮冬瓜品种,经过几年发展,冬瓜种植面积从45亩扩大到150余亩,年产量达1500余吨。为更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该村积极争取了240万元项目资金,建成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米冬瓜加工厂,通过多方考察,引入贵州农叔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形成冬瓜种植、收购、加工、外销产业链条,推动冬瓜产业“接二连三”。

“建成这个冬瓜加工厂,一方面能为村民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10来个。另一方面通过与加工厂签订收购合同,在保证工厂原料供应的同时,也能解决瓜农种植的后顾之忧。该厂建成投产后,每年还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大约12万元的收益。”白塘村党支部书记龙润金说。

“目前加工厂以生产冬瓜蓉为主,每日可生产冬瓜蓉2吨,冬瓜年处理量可达4000余吨。除冬瓜蓉外,后续还会进行冬瓜糖、冬瓜茶、饼干等冬瓜农产品生产,让产品多元化。”贵州农叔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欧阳凌云介绍,“我们以‘黔货出山’大湾区山海相连为契机,与佛山宾馆、中州农会、三水经济促进局等签订保底销售合同,实现‘基地+市场’无缝对接。”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歌越唱越欢,“水”经越念越好,民宿、餐饮、农家乐、乡村榨油坊、古法酿酒坊、生物颗粒燃料加工厂……产业百花齐放。如今,背靠云台山,坐拥杉木河的白塘村通过“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将自然资源转化为集体经济,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景观农业,让当地村民能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持续拓宽乡村振兴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 2024-11-05 施秉县白塘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74084.html 1 产业振兴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