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光红 刘勇) 近日,笔者走进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生姜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生姜茎壮叶肥、郁郁葱葱,种植户们正利用晴好天气抓紧抢收生姜。
得益于高枧村优越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今年初次尝试生姜种植的村民杨仁安就迎来了丰收。
“南京农业大学帮扶我们村,给了我们很多化肥,明年我们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杨仁安说。
据悉,高枧村是南京农业大学定点帮扶的村寨之一。为了让村里的振兴之路走得更远,该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生姜、红蒜、花卉等特色产业。定期开设“实训课堂”,汇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用技术联学、服务联动、产业联兴方式,不断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致富带头人,让特色种植致富一方百姓,振兴乡村经济。
为充分挖掘帮扶潜能、更好地牵连高校与地方的务实协作。这两天,南京农业大学派驻麻江县高枧村第一书记彭益全正在村里建设一个新的花海,以月季、菊花等形成四季花海,把游船开进村里,让文化、农业和旅游的产业链条更丰富、更多元,吸引更多游客。
“围绕状元文化,发展‘状元文化+产业’,形成一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态势。除此之外,我们依托于‘状元文化+’,打造了一片村级文化广场,在上面做一些文化方面的文章,包括状元文化、村史文化、民族文化。”彭益全介绍。
近年来,在南京农业大学的支持下,高枧村紧紧围绕“状元文化+”丰富特色业态,发掘观光农业、科举文化、生态旅游、研学教育等资源禀赋,让产业、景点“串点连线成片”。目前,高枧村种植蓝莓、脆柿、梨、中药材、水稻等产业2000余亩,一批批村民产业项目在高校科技资源力量加强管理下,量质双增。
(备注:1亩=0.0667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