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庞小丽 龙文良) 近年来,凯里市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聚力做好摸准存量、拓宽增量、激活变量“三篇文章”,持续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子,全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做好三资清查,摸准“存量”。强化党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建立健全年度清除、登记、保管、使用、处置、报告制度,由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各镇(街)组织辖区内各村(社区)每年开展资产清查不少于1次,重点对闲置校舍、厂房、大棚、农贸市场等资源资产进行清查,通过部门授权、县级确权等方式,将村属各类资产纳入村(社区)集体资产台账管理并向全体村民公示。目前,全市16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共清理出农村集体资产折价共计13.73亿元,集体土地面积212.24万亩。
多元探索路径,扩宽“增量”。对闲置低效扶贫项目资产通过强化管理自营盘活一批、租赁运营盘活一批、招商引资盘活一批、重组整合盘活一批、改造提升盘活一批、以资抵债盘活一批、收股转包盘活一批、产权交易盘活一批和核销损失盘活一批“九个一批”方式盘活。万潮镇通过“基层党组织+产业带头人+合作社+农户”方式成功盘活闲置养鸡场地,目前该产业年出栏量达17万羽,产值达1000余万元。同时,立足村级实际,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工程项目”“村集体经济公司+商业服务业”“资产资源+开发租赁”“能人回村带动”“财政项目资金带动”“招商引资+”“强村带弱村”“跨区域发展”8种发展模式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
用好特色资源,激活“变量”。深挖人文历史、非遗传统、特色美食、美丽乡村、节庆活动、休闲农业等特色文旅资源,通过盘活闲置资源用于乡村旅游、民宿、绣房、研学基地等开发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向旅游、餐饮、住宿、娱乐、商贸等产业延伸,创新推出“我在苗寨有间房”“我在苗寨有片茶”等认领项目,促进各种业态实现融合发展,多点开花。利用闲置资源打造民宿40家,露营基地、摄影(写生)基地3个;新增农村业态51个,带动群众就业3700余人,解决季节性和临时性就业84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