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石义) “咔嚓,咔嚓,咔嚓……”近日,走进榕江县车民街道东环特和社区就业车间,百余名工人正在忙碌地将手中的钩藤枝剪成细条,按钩、杆进行分装,清脆的剪切声混合着人们的交谈声,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
“钩藤这种药材比较特殊,它的杆和钩价格是不一样的。虽然企业都有机器可以直接打碎,但无法将杆和钩分出来,大大降低了钩藤的价值,所以这项工作还得靠人工。”随着近期钩藤的丰收,钩藤的粗加工也成为当下中药材企业的主要需求。据现场负责人韦兴碧介绍,车间基本上每天都有100余人来剪钩藤,大都是附近社区需要在家照看小孩读书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人,工资按斤当天结算,平均40-50元一天。
钩藤,药用价值高,适用范围广,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稳定。车民街道紧抓市场机遇,因地制宜利用辖区场地资源吸引中药材企业入驻开办工厂,将钩藤、板蓝根等需要人工进行粗加工的中药材运送至社区,吸纳附近搬迁群众灵活就业,既带动该部分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也为中药材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
“在这里做事,时间自由,既能照顾到家庭,还能得到一份收入。”来自东环阳光社区的石昌丽高兴地说。
近年来,榕江县车民街道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安置区“两区共建”优势,持续优化就业服务,通过搭建“零工市场”“就业车间”,切实增强产业园区吸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用“家门口”就业托起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