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1月11日

“百鸟”翩翩聚摆贝 笙歌阵阵庆苗年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宁 通讯员 韦贵金 摄影报道

11月6日,榕江县兴华水族乡摆贝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苗年节。上午10:00,随着《云顶上的摆贝》的旋律在空中飘荡,苗年节的序幕缓缓拉开。来自周边自然寨、村民组以及邻寨的苗族同胞身着华丽的百鸟衣,齐聚一堂,大鼓藏头芦笙队带头吹响了芦笙,跳起了欢快的芦笙舞,共同欢度这一传统佳节。

摆贝苗寨,一个位于月亮山腹地的古老村落,地处榕江县城西南边56公里处的摆贝坡顶上,自然风光秀丽,古树苍穹,依山而建的老木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平均海拔780米,最高海拔为1390米,常年有云海自村脚笼罩升腾,被称为“云顶村庄 千年摆贝”。这里世居着杨、潘、徐、刘、姜等16个姓氏的苗族同胞,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寨,共有441户、2206人。

摆贝苗寨历史文化悠久,苗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古朴,素有“苗族民俗露天博物馆”和“月亮山里多彩幽谧之梦”的美誉,是“中国传统村落”“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千年唱一曲、一曲唱千年”的苗族古歌唱出了摆贝苗族人的千年沧桑历史,世界唯一反向埋葬的“苗王墓”记录着先祖不畏困难、勇于抗争的坚毅品格。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的百鸟衣,以及“一面旗幡即一部民族史”的鼓藏幡,是摆贝苗族记录先祖功德、调和社会矛盾、教育子孙后代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一部部巨作。寨中古老的跳月坪、苗王古井、苗王保寨石、寨头保寨塘以及挺立苍翠的保寨树,承载着摆贝苗寨厚重的历史文明。摆贝苗寨不仅有一年一度的苗年节、插秧节、薅秧节、粽粑节、吃新节等优秀传统民族节日,还完整传承着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

苗年节期间,摆贝的苗族同胞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百鸟衣巡游展示活动,苗族同胞身着色彩斑斓的百鸟衣,手持芦笙,沿着村中的主干道缓缓行进,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每一件百鸟衣都凝聚着苗族妇女的智慧与心血,每一针每一线都诉说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赶村集 庆苗年”活动更是热闹非凡,村民们摆出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抢收稻谷接力比赛则展示了苗族人民勤劳智慧的一面,村民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稻谷收割接力赛。大家齐心协力,你追我赶,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苗族蜡染刺绣创意T台秀更是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苗族妇女们展示了她们精湛的手工艺,将古老的蜡染和刺绣技艺融入现代设计,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苗王烧烤音乐街则是一场美食与文化的盛宴,村民们用传统方法烤制的苗族特色美食,搭配着悠扬的苗族音乐,吸引了众多游客品尝。苗王古歌展示环节,老人们用低沉而浑厚的嗓音,吟唱着古老的苗族歌谣,将苗族的历史与文化娓娓道来,令人动容。苗王旱地蒙眼捉鸡及斗鸡活动则充满了趣味与挑战,村民们积极参与,笑声连连,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最为精彩的是苗年节“跳月”交流活动,来自邻村同族兄弟的芦笙队分别从摆夺方向、保寨池主道方向、斗牛场方向、大寨鼓楼方向跳起欢快的芦笙舞步,有序地进入主会场芦笙坪,共同庆祝这一喜庆、祥和的节日。芦笙声声,舞步翩翩,人们围成一圈,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感受着民族团结的温暖与力量。“跳月”期间,由摆贝苗寨大鼓藏头引导其他小鼓藏头,端起牛角酒,穿梭在跳月现场,给来自邻村芦笙队的亲朋好友、来自五湖四海的来宾和游客敬上苗王醇香的米酒,表达着苗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摆贝苗年节不仅是一场庆祝丰收和祈福来年的传统节日,更是一次民族团结的盛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苗族人民不仅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更传递了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 2024-11-11 1 1 黔东南日报 c274752.html 1 “百鸟”翩翩聚摆贝 笙歌阵阵庆苗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