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1月12日

绿水青山见我 金山银山有我

—— 榕江县三江乡分从村践行绿色生态观助力乡村振兴

○ 通讯员 袁仁雄

榕江县三江乡分从村位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雷公山脚下,距县城5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平均海拔400米,全村4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9.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7.8亩(其中田面积425亩、土面积552.8亩),森林面积10450亩,森林覆盖率71%;是一个以苗、汉、水和瑶等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自然村,全村共有182户735人,其中苗族130户,水族47户。

近年来,分从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于充分挖掘和保护自己的本土文化,讲好民族非遗文化“故事”,打造分从特色蜡染传承基地、体验馆的示范和样本,破解大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同质化”难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生活生产环境,村寨布局合理、村容村貌优美、特色产业鲜明、村民生活幸福。

走进分从村你会发现村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状况良好,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该村结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积极探索开启“公益性岗位管家”工作模式,让村里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包片区、包路段等环境卫生保洁责任制,使分工明确,切实做到管理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让公益性岗位人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专职管家”。他们不仅做好日常清扫,还时时刻刻发挥监督作用,提醒管控群众做好户内外环境卫生,确保群众不乱堆乱放、乱扔乱倒,是一种无声的有力宣传,能够潜移默化引领其他村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外向引导”到“内向生长”的转变,积极引导群众养成垃圾定点堆放的好习惯。持续、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面貌,扮靓乡村庭院。近年以来,共获评全州科学教子最美家庭1户、全州最美家庭1户,全县乡村振兴家庭2户,全县文明村,全县“五好”基层党组织,全乡先进基层党组织及县人民政府授予“平安村”表彰等。

站在村委办公楼门前,一颗古老枫树流线型依地势排开,枝繁叶茂,长势喜人,笔直粗壮的树干似在比天高,顶部分分开生长的树枝,在树冠处形成伞状,可以遮风避雨。村子背靠森林,古树参天,一派生机,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分从村群众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时代和谐相处,朴素的“绿色家园、世代守护”生态观刻进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心田;他们把生态保护视为自觉行动,环保的“接力棒”代代相传,成为人与自然相邻而居,相守守望,和谐共处典范。目前,全村共种植油茶300亩,百香果200亩,罗汉果100亩,走出来了一条“生态+产业”的发展新路。

分从村4个自然寨,要数发展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应该是分从苗寨。分从我们苗语叫做“方囧”,苗语汉译“方”是地方的意思,“囧”好玩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的确黔东南地区多支苗族只有分从村及桥来片区苗族村寨称货币为“佰写”,苗语谐音为“白银”,那么北宋时期“白银”作为全国通用流通货币,由此可看出分从苗寨在北宋之前就有苗族同胞开始生活的足迹了。据说早在明清时期这里就已经开阜赶集,是打通连接如今三都县、丹寨县、雷山县的主要物品交流集散地,在没有通公路没有货车客运的年代,来往水运商贾云聚,各路美女如云,河边码头有很多的货船连片停靠,繁华一时,在解放初期分从还成立了人民公社。遗憾的是在脱贫攻坚期间,为了实现小康路,修公路横穿了寨中走,没有把苗寨古街保存下来,但现在村民吴崇禧家门口200多平方米的青花街广场,就是它曾经辉煌历史的见证。

再走近苗寨中间,你会看到一丈多高一块巨石竖立在眼前,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是一块有文化历史意义的石头。相传苗寨姑娘阿瓦,天生长得美丽动人,能歌善舞,但按照当时“姑表婚”的习俗,即姑妈家的姑娘嫁给自己舅舅的儿子。她为了追求自由恋爱,和心上人私奔,以死抗拒父母逼婚,后来大家都觉得阿瓦做得对,为了倡导自由婚姻,建立幸福美满家庭,经过寨老组织召开会议商议决定宰牛栽岩为证,破解“姑表婚”的习俗。所谓的门当户对,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在分从苗寨,一个淳朴勤劳的少数民族身上早就得到破解,他们一直以一种自由向上,包容大方的思想取缔了两千多年前封建礼教的束缚世俗。

目前,分从村正在借助乡村振兴契机,力争上级党委政府部门支付帮助,挖掘这方面独特性的突出文化元素,提炼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符号,助推乡村建设旧貌焕新,做出自己的魅力特色。

说到苗寨我们不得不谈分从村苗族的蜡染,蜡染古称“蜡缬”,是传统民间蓝靛染织技艺中的工艺之一,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优良的生态,不仅为这个村灵秀古朴的土地增添了神奇魅力,也为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妇女提供了点蜡绘画的自然素材。分从蜡染多以蝴蝶纹、旋涡纹、蜈蚣纹、鱼鸟纹、梨花纹等为主,一件件蜡染作品,在述说着一个个古朴的生态文明理念,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分从人心中,融入分从人的日常生活,让他们的生活更精彩。

正因底蕴丰富的蜡染文化和生态文化,使蜡染技艺逐步成为分从一项持续发展的富民产业。蜡染作品色彩丰富,图案,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原生态精品。目前,全村从事蜡染产业发展的有126人,每年收入近300万余元;村里被授予县级非物质文化传人3人,其中杨再兰曾获得过凯里民族刺绣金奖、贵州省民族蜡染金奖;龙光兰、杨胜兰分别荣获2023年度贵州省最优秀娘称号;如今村已成立贵州榕江蝶之源蜡染有限公司,教育部颁发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贵州蜡染项目村寨;下一步,分从村将借助“村超”发展之势,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村民”运营模式,努力打响擦亮“分从蜡染”品牌,延伸非遗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4-11-12 —— 榕江县三江乡分从村践行绿色生态观助力乡村振兴 1 1 黔东南日报 c274879.html 1 绿水青山见我 金山银山有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