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娅琳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州蓝莓种植面积达18.68万亩、投产面积达13.92万亩、累计产量7.47万吨、累计产值14.77亿元。一颗小小蓝莓果,已然成长为富农大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提速。
1999年,我州麻江县率先引种第一批蓝莓,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没有蓝莓种植的空白,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孕育了黔东南州高品质蓝莓。
2016年“麻江蓝莓”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1年麻江蓝莓品牌“麻小莓”跻身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百强榜单。
如今,经过20多年的壮大发展,全州目前有13县(市)种植蓝莓,其中麻江县、丹寨县、凯里市将蓝莓列为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发展,种植规模均超过万亩。
2023年全州蓝莓种植面积达18.58万亩、投产面积达13.66万亩、累计产量达7.25万吨、累计产值达14.44亿元。
近年来,我州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规模种植、休闲采摘、冷藏保鲜、精深加工等较为完整的蓝莓产业链条。
种植基地初具规模,种苗贮备满足需求。
通过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农户在规划区内的连片适宜缓坡山地规模化种植,我州蓝莓产业重点布局在西北部的麻江、丹寨、凯里、黄平4个县市,其面积都在万亩以上,其中麻江县87611亩、丹寨县38700亩、凯里市18005亩、黄平县18000亩,带动全州蓝莓种植面积达18.68万亩。
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产品加工不断深化。
随着蓝莓种植规模的扩大和蓝莓产业的发展,全州相继引进和培育了茅台生态农业、蓝美食品、凯缘春等为代表的13家龙头加工企业,年加工蓝莓原料近3万吨,产品主要有速冻果、酒、饮料、果脯、果酱、面点、果粉、冻干果、花青素提取、蓝莓风味水等十大类30多种产品。
为满足蓝莓鲜果保鲜及冻果贮藏需要,麻江县共建设有蓝莓保鲜库26个、冻库12个,总库容达14000吨,配备有3条速冻生产线,28辆冷藏车,实现全县蓝莓采摘1小时入库冷链贮藏。
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品牌影响逐步增强。
随着我州蓝莓产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丹寨县为代表的“农工一体化”发展模式和以麻江县为代表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麻江县依托蓝莓种植和区位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蓝莓产业观光园,依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蓝莓观光休闲体验、养生休闲度假、蓝莓风情小镇、瑶族风情体验与田园观光融为一体。
依托州级“苗侗山珍”公共品牌,不断提升“麻江蓝莓”地标品牌知名度,创建了“麻小莓”县域蓝莓专用品牌。
(备注:1亩=0.0667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