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1月13日

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黄艳萍

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也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黔东南高新区起源于1999年设立的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2019年更名为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7月,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黔东南高新区作为黔东南州改革开放的先锋、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基地,其高质量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锚定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之匙

瞄准“高”“新”这把“金钥匙”,开启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之“门”。黔东南高新区要以布局全产业链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抓手,加快构建以汽车及汽车零配件、智能装备、电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和生物与新医药、民族医药和健康食品等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铝、铜、新型建材和高效能电器勉等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以及民族民间文化和工艺品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2+2+1”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发展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促进信息技术与装备产品融合。重点发展汽车及配件、电子信息设备、智能装备、农业机械加工设备。推动黔东南高新区产业发展。依托贵州煌缔科技、振华集团等企业,发展汽车发动机配件、尾气净化控制设备、连接器、制动片等。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如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以及充电设备等配套产品。二是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依托中昊电子有限公司和中科汉天下公司等核心企业,重点推进集成电路设备及其配套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子元件专用设备的发展。同时,致力于双面、多层印刷电路板、柔性线路板、LED外延片以及物联网相关器件等产品的生产。加快射频芯片、传感器、高性能热敏电阻器等电子产品的生产,以及精密传感及测控仪器、精密微特电机等工业基础件的生产能力提升。三是要充分挖掘黔东南民族医药和饮食文化资源,建设健康城市,发展民族医药和酸汤健康食品产业,推动互联网+健康管理融合,打造“苗药之都”和“酸汤之都”。重点研发苗、侗、瑶等民族医药产品,如“益肺止咳胶囊”等,加强民族药膳、药酒、药茶、保健品研发生产,培育知名民族医药保健品牌。利用贵州飞云岭药业等企业,提升药品质量和安全性,打造太子参等中药材产业链,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四是要大力发展健康食品。利用凯里市“中国酸汤之都”品牌和地理标志,依托高校和企业推进酸汤产业化,开发发酵酸汤微生物资源,攻关关键技术,研究产品质量和标准。培育科技型骨干企业,加强酸汤饮料和衍生品研发,推动工业化。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种植业发展,助力脱贫,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筑牢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之基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是促进城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促进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根据入驻企业和高新区发展的需要,持续完善和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强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对园区内部道路网络、若干分支道路及公共交通系统进行优化,提升园区公交网络的密度,增设公交站点,并增强出租车服务的供给,以提高园区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改善道路绿化,扩展公园和绿地等生态区域,强化环境卫生清洁工作,从而提升园区的整体外部形象。此外,完善排水、排污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加速推进园区内住房、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及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优化卫生站、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促进高新区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居住适宜性。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以凯里新城建设为机遇,坚持同步推进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努力构建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骨架。依托沪昆高铁凯里南站,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居住、娱乐、餐饮、购物、办公于一体的商贸物流中心。以凯里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黔东南州委党校为依托,大力提供人才培训、考核、管理、咨询、学术研讨等服务,积极构建一个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科研培训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规划并建设高新区金融一条街,吸引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贵州银行、贵阳银行、邮政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以增强金融配套能力。加速推进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高新区内达到“九通一平”的标准,满足企业建设发展的需求。规划并建设黔东南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企业孵化及创新环境。

三、铸就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之核

创新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核心,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高”和“新”是国家高新区应坚持的发展定位,即强调产业化发展和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铸就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之核就是要加快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突出自主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聚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于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资金链,围绕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管理创新体系,突出在大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聚焦人才、技术、资金、政策、载体、环境和管理体制机制等创新要素,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增强高新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贵州飞云岭药业、贵州煌缔科技、国药集团贵州血液制品、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等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增加其研发投资。支持企业承担科技项目,强化技术研发,吸引创新资源。加强服务,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培育瞪羚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比例。促进高端资源向高新技术企业集中,支持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要完善区域科技投融资系统。要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充分发挥资本的纽带力、耦合力作用,进一步完善股权、债权、产权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各类基金、保险、信托、风险投资、财富管理机构以及中介机构,整合银行、担保公司、投资机构、小贷公司等各类金融资源,推进多形式融资渠道建设,打造覆盖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产品,使科技金融成为创新驱动的助推器。围绕不同创新领域、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需求,探索股权并购、资本联盟、商业模式创新等新兴服务功能,开发个性化服务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努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营造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之境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明确指出,要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服务、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建设绿色生态园区方面来营造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环境。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要推动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全力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区”,不断优化政务环境,破解高质量发展的要素瓶颈,提高办事效率,以一流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在开办企业方面要优化名称预核准和企业设立的网络系统门户界面,统一、明确办理营业执照所需材料及要求,统一档案管理规范及要求,实现最多跑一次,力争1天内办结。建设许可应简化流程,强化质量控制,提升团队协作,减少客户往返。电力获取需加速电网改造,确保赔偿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简化流程,减轻负担,提升服务质量。财产登记应建立公告栏,增设窗口,提高效率,公布材料清单,提升系统质量。信贷获取需鼓励银行支持,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纳税方面,整合网络申报系统,提高预约制度效率,推广代理机构预约,扩大自助终端使用,提升二维码告知功能。生产要素成本方面,高新区应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履行调控职责。政策兑现方面,确保相关部门进驻政务中心,梳理审批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加强公共服务企业入驻,规范网络数据管理。

尽管黔东南高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在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优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加速推进黔东南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明确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巩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构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营造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提升创新能力,以推动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

--> 2024-11-13 1 1 黔东南日报 c274992.html 1 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