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晓梅) 近日,一场气氛热烈的互学互鉴交流活动在雷山县达地水族乡高车村会议室拉开序幕。达地水族乡11个村党组织书记参与,通过现场观摩、座谈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了一场观点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
达地水族乡乡域面积不大,但各村之间发展差距不小。为推动各村互助、共同进步,达地水族乡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以先进党组织带党建、带技术、带产业,带动后进党组织共同发展的模式,努力实现“村村强、村村富、村村稳”的目标。
以结对共建促成长。按照“一对一”共建方式,推动1个产业规模大、基层组织强、乡风文明好、社会治理优的先进村与1个基层组织较弱、产业发展较差的后进村开展结对共建协议,引导地域相邻、产业相似的先进与后进两个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和共同开展党员学习活动,“先进”帮助“后进”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形成支部带支部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乡10个村共达成结对共建5组,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余次,共同探讨解决问题3个。
以产业发展鉴成效。按照“地域相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将乌空、也蒙、排老、达地、小乌、达勒6个村党组织联合起来,成立达地生态产业发展联村党委,明确“资源联供、产业联招、资金联助、项目联帮、利益联享”职责。今年,举行联村党委暨蒸领鲜公司分红会1次,共计4个村20万元,带动了中间村和后进村的村集体经济,联农益农机制不断提高。
以人才交流强保障。以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注重从先进村中选育“土专家”、致富能人等农村实用型人才,让他们与“后进村”建立互助关系,搭建人才共育平台。由“土专家”、致富能人负责帮教,让很多农户掌握了更多的种植实用技能、市场营销知识,到各个村帮助农户破解农业生产难题,助力产业增收。同时,联动省、州、县三方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农技质量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12次、培训500余人次,全乡各村(居)均全面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