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金福
当下,很多人将宠物视为家庭的一员,宠物主人渴望与宠物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了解它们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诉求催生了宠物沟通师这一职业。不过,这一行业从业者良莠不齐,充满欺诈、漫天要价等乱象,亟待加以规范。(11月16日《工人日报》)
“宠物沟通师”真的能够帮助宠物主与宠物更好地沟通、交流吗?据专家介绍,与宠物进行沟通,了解它们的心理并非无稽之谈,宠物也有很多微表情,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微表情和一些动作可以了解宠物性格变化,主人也能与宠物产生交流。这说明,宠物沟通师并非“浪得虚名”。
但事实上,也有不少人打着“宠物沟通师”的名义忽悠、坑骗消费者。一些宠物沟通师宣称仅凭宠物照片或宠物视频,便能读懂宠物内心,与宠物很快建立所谓的“超感知觉连接”,跨物种与宠物进行对话,“宠物沟通师”也存有鱼目混珠乱象。
因此,笔者以为,很有必要给“宠物沟通师”撑起一把“规范伞”。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行业规范和标准,严把审核关和准入关,让宠物沟通师有“规”可循,有“标”可依,倒逼其遵守相关职业规范和明确相应法律责任,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扎实、精通宠物沟通的宠物沟通师,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系统的宠物沟通服务。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对“宠物沟通师”明确职业界定和监管标准,不妨通过公布“白名单”的方式,让宠物沟通师带证挂牌上岗。并加大打击力度,防范不法人员混入“宠物沟通师”行列,忽悠、坑骗消费者。
此外,宠物主人也应擦亮眼睛,学会甄别,在“下单”宠物沟通师时,要多加留心,防止被忽悠、被坑骗。如果遭遇“假”宠物沟通师,宠物主人应积极大胆地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消费权益不受损害。切忌自认倒霉,任凭“假”宠物沟通师入市行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