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1月20日

榕江县:

“村企”助力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本报讯 (通讯员 袁仁雄 吴银杰) 近年来,榕江县坚持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探索创新农村就业模式,通过企业引领、村集体注资、农户务工“联姻”方式,把就业“微工厂”建在村头、岗位设在家门口,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近日,笔者走进贵州恩霆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车间生产线上二十多位女工正在按规定操作流程有序作业,赶制电子订单产品。

“我们公司的产品实行订单生产和销售,主要是给深圳、浙江的客户加工,订单一年四季不断,现在已发展有3个加工点。”公司负责人王珍珠介绍说,公司采取计件用工模式,实行多劳多得,目前成功吸纳1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月均发放工资15万余元。现在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的6月份,计划2025年年初各个加工点再增加一条生产流水线,需要用工200多人。

“我每天早上把小孩送去上学了,就来这里上班。这里的工种容易上手,忙的时候还可以把部分产品带回家做,收入稳定,每个月有两三千元。”八开镇摆列村村民董永婷说,之前她和丈夫一直在外地打工,孩子无人看管,得知村里有人办厂后,就回到家门口的“微企业”上班,不仅收入稳定还能看管孩子,真正实现了“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

这只是榕江县吸纳乡贤返乡创业、招商引资促发展、带动就业增收的一个缩影。

在寨蒿镇扒王村,走进榕江县贵榕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加工赶制集装箱木制订单产品。

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从事木材加工和木材销售为主的企业,总投资500万元,设有锯木车间、刨平车间、拼板车间、烘干窖车间等。公司负责人李同中自2018年从安徽到扒王村创办村企后,长期支持本村集体经济发展,解决沟渠维修费用,每年捐赠4000-6000元不等帮助困难群众,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工厂就在村里,离家很近,我每天走路10分钟就到了,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还能照顾好家里生活,并兼顾地里农活。”正在生产加工线上分拣木制成品的工人吴必能是扒王村二组脱贫户,对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感到非常满意。

“工厂现在有80多名员工,都是本村和附近村民。我们在榕江当地购入木材,加工成半成品后销往安徽、江西、广西、广东等地。”李同中说,工厂建立以来,采取“村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木材加工、运输、销售让林业资源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前后带动了周边1200余人就业。

截至目前,榕江县250个村(社区)已引进小微企业、扶持注册办厂和成立集体公司共264家,每年为农村闲置劳动力、半闲置劳动力提供约3200多个就业岗位,预计年增收1020万元。

“我们在各乡镇都设置有就业咨询窗口、人社便民服务站,为‘村企’收集发布岗位信息、培训输送技术工人,让企业放心用工、群众安心就业。”县人社局副局长廖明奎介绍,下一步,榕江县将积极抢抓机遇,探索创新“村超+村企”新模式,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帮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 2024-11-20 榕江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75867.html 1 “村企”助力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