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1月21日

雷山县南猛村:

“四抓四强”持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本报讯 (记者 王晓梅)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通过发展‘茶麻菇稻’特色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100万元。”近日,谈起村里的大变化,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村民余大培感到特别的自豪。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有力保障。近年来,南猛村大力培育乡土人才,通过结对帮带、志愿服务、跟岗锻炼等方式,安排村级后备力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参与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村级事务管理,在实践中增才干、提能力。如今,南猛村成功发展党员12名,培育村党支部班子大学本科生1名。

针对党员素质不够、村民发展产业思路不宽等问题,南猛村通过建立健全党支部制度,常态化开展“党课开讲啦”、主题党日、联学活动等,加强思想教育培训提升。利用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资源,重点打造出核心研学观摩路线,塑好农文旅融合名片,拓宽受训党员干部创新思维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共组织村两委一队、致富带头人、青年后备村干等参加调研学习培训27人(次)。

“当初小小几十亩的茶地能发展到了如今的1000亩,这个巨变属实是意想不到的!”南猛村村民李世陆谈到本村茶产业的发展由衷地赞叹。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谋特色。南猛村引入“白叶一号”茶苗,聚焦白茶种植产业,在返租倒包、茶园提升改造、实施茶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着力。

同时,南猛村在品牌上下足了功夫。积极推广村集体经济“5311”利益联结机制,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构造“山顶茶园、山腰稻鱼、山脚菇麻”三点一线产业布局,打造“茶麻菇稻”特色品牌,形成由产业发展支撑、民族文化补充、旅游发展带动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布局,实现了股份合作、抱团发展、规模经营。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目前,全村有茶园1000亩、稻鱼300亩、食用菌大棚38个、天麻种植200亩。2023年以来,产业收益51万元,带动脱贫户户均增收1506元。

--> 2024-11-21 “四抓四强”持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1 1 黔东南日报 c276044.html 1 雷山县南猛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