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庞小丽) 在凯里市翁提村门口,一把金色的大勺格外耀眼,“厨师之乡”因此变得更加具象,旁边矗立的“酸汤示范村”。
“以前先辈们生活条件艰苦,吃不上盐,无奈只能制作酸汤‘以酸代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离不开‘酸味’了。”翁提村党支部书记杨昆明说,“老一辈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为了谋生,就用自己擅长的手艺去饭店、餐馆当厨师做菜,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从事厨师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厨师’已成了我们村的‘名牌’。”
该村依托厨师就是“营销员”优势,发挥厨师“桥梁”作用,通过厨师为村里酸汤代言、为自家酸汤代言方式,促成酸汤产品与酒店、饭馆、小吃店等之间的产销合作,拓宽酸汤产品销售路径,有他们的带动,村里的酸汤产品完全不愁销路。全村425户,有各级厨师216人,其中国家级资质厨师24人,2名厨师曾获全国厨师行业最高奖“金勺奖”, 他们通过自己创业、推荐就业、“师带徒”方式,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帮助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00元以上。
“我们制酸的原材料都是我们自己种的,这样做出来的酸菜才原汁原味。”翁提村制酸能手文廷会说。
翁提村以酸汤制作所需原材料西红柿、辣椒、生姜为主要产业,引导村里有种植经验的种植能手、土专家从事酸汤原材料种植促增收,全村有387户农户参与西红柿、辣椒等种植,年种植面积300余亩。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农户”方式,以党支部担保、公司定价收购方式支持村里农户种植酸汤制作主要原材料和辅料。动员村里能人、厨师回村创业,探索建设阿那溪特色美食一条街,丰富村级业态,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酸汤全产业链,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村里有农家乐6家,村集体经济公司年生产酸汤20余吨。
从厨师手中的一把勺到桌上的一碗酸汤到村里的一个产业到全村走上致富路,翁提村走上了乡村振兴发展“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