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在凯里市旁海镇的田间地头,村民抢抓农时,在田地里移栽油菜苗;
在黄平县旧州镇大碾房村,村民们正忙着整地、施肥、起垄、覆膜,准备种植马铃薯;
在麻江县万亩直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里,乡亲们有的采摘白菜薹,有的在管护菜苗,有的在大棚里摆放食用菌棒;
在岑巩县凯本镇红菜薹种植基地里,10余名村民在菜地里采摘蔬菜、捆扎、搬运,一派繁忙;
……
随着冬季的来临,我州各地的田野上并没有沉寂,反而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走进16个县市的乡村,可以看到人们正忙着采收和种植冬季蔬菜。近年来,我州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冬季蔬菜种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让“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不仅丰富了城乡的“菜篮子”,也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
11月22日,记者来到凯里市下司镇花桥村,田间地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绿油油的菜地给这个季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坝区里,乡亲们正忙着采摘蔬菜、打捆、搬运装车,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我们村的大坝种植蔬菜特别好,每天都有老板直接开车到基地拉去卖,不愁销路。我家光是种两亩(1亩=0.0667公顷)的莴笋,一年就可以得5万元钱左右,加上芹菜等其他蔬菜,最低也有十多万收入,收益还是不错。”种植大户田仁涛开心地说。
近年来,凯里市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花桥村作为该市的重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冬季蔬菜产业。
“我们村的群众每家每户都会利用自家的田土来发展种植产业,每年水稻收割之后就轮种莴笋、芹菜、瓜豆等多种蔬菜,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000余亩,大家在家门口就可以创收了。”花桥村党总支部书记田仁福告诉记者,这些蔬菜不仅品质上乘,除稳定供应本地外,还供应都匀、贵阳等周边地区的商超和蔬菜批发市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州在发展冬季蔬菜产业中,政府、企业和农民紧密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企业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民积极参与冬季蔬菜种植,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
为做好油菜产业发展,提高群众油菜种植信心,雷山县永乐镇以党建为引领,以“公司+合作社”的模式,积极引导村合作社将秋冬闲田流转给企业种植油菜,提升农村闲置土地利用率,拓宽群众增产增收渠道。
“为了提高技术的覆盖率,我们县成立了4个技术指导组,深入8个乡镇指导油菜基础育苗、规范化种植。”雷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何远艳说,全县2024年秋冬油菜移栽任务为1万亩,目前各乡镇移栽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11月底全部完成大田移栽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全州的冬季蔬菜种植正好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而且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